每日早读丨《中国字 中国人》:义

民生   2025-02-08 07:21   山东  




服务利他篇


  《説文解字》:“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

  谈到“义”,中国人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聊不完的话题。鲁仲连深明大义,义不帝秦;信陵君仗义救赵,义无反顾;关云长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文天祥舍生取义,大义凛然……他们或行侠仗义,或匡扶道义;所表现出的,或是国家大义,或是兄弟情义。“义”在儒家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四维”“五常”中,还是在“八德”中,人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义”是会意字,《说文解字》释曰:“己之威仪也。从我、羊。”甲骨文中的“义”,从字形上看,由“我”和“羊”构成,代表我方军队的威仪,乃“仪”之本字。“义”早期含有善、美之义,如《诗经·大雅·文王》云:“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意谓传布显扬好名声,以亡殷为鉴。据出土的楚地战国文献可知,直到战国时期,“义”才有了仁义、正义这些具有道德价值判断色彩的义项,成为后世“义”思想的开端。


  自战国时期至汉代,人们多以“正”释“义”,认为“义”的本质是正当性,如“仁以爱之,义以正之”(《礼记·乐记》),“行义以正”(《荀子·赋》),“义者,正也”(《墨子·天志》)。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具有正当性,就可称为“义”。在孔子看来,“义”是君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即“义以为质”“义以为上”。孟子注重“仁”与“义”的关系,进一步将“义”阐释为人的“羞恶之心”,认为这是人所固有的。荀子则更看重礼义,将“义”从个体的道德准则推扩至外在的政治制度,将一己道德推扩为社会道德。“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适宜性是“义”之内涵的另一个维度。


  “义”不仅是涉及个人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是维护人己关系的重要基础,更是具有实践性的伦理道德范畴。落实到个人具体的生活情境与行为实践层面,“义”是按照道德规范与制度要求来判断主体行为是否正当、是否适宜的标准,正当、适宜则为“义”,不正当、不适宜就是“不义”。“义”既可以是路见不平的见义勇为,也可以是豪爽慈善的仗义疏财,只要人们能结合自己具体的社会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尽自己的本分,就能体现出“义”的精神。比如,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义”,关爱孩子是父母的“义”,清正廉洁是官员的“义”,忠诚爱国是民众的“义”。


  东汉末年,宦官把持朝政,迫害贤良,正直之士张俭受到通缉,从家乡逃亡出来,四处躲避。他曾投奔老友孔褒,碰巧孔褒外出,其弟孔融便做主将张俭藏匿在家中。事情暴露之后,张俭逃走,孔褒兄弟二人则被抓进监狱。审判时,兄弟二人争着认罪,县令无法判决,便找来他们的母亲指认。孔母说,他们的父亲在外做官,我是一家之主,罪责在我。县令难以定夺,最后上报朝廷,由灵帝下诏,处死了孔褒。后来,张俭逃到东莱(今山东烟台、威海一带),躲在李笃家中。县令毛钦赶来捉拿,李笃对毛钦说:“张俭是朝廷重犯,我怎会窝藏?即使他真在我这里,如此贤士,你真的忍心捉拿他吗?”毛钦拍着李笃的肩膀说:“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蘧伯玉以独做君子为耻,你怎么能一个人将‘义’独占?”李笃心照不宣地说:“今天,你已经把我的‘义’分走了一半。”毛钦走后,李笃协助张俭逃往塞外。直到党禁解除,张俭才返回家乡。自张俭逃亡以来,因收容他而被官府诛杀的人就有十余位,这是因为人们都仰慕张俭的声望与德行,宁肯家破人亡也要帮助他。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做到了由自己角色所赋予的“义”,尽管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甘为正义牺牲自己。


  “仁”与“义”的关系十分密切。孔子提倡“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主张“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将“仁”与“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在儒家看来,“仁”是修身的目标,是人的本心,是人格的根基;“义”是“成仁”的必由之路,是主体正当、合宜的实践,是“仁”的显发,正所谓“居仁由义”(《孟子·尽心上》)。


  “义”与“利”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无论是孔子、孟子的重义轻利、去利怀义,还是宋明理学家的尚义贬利、存义灭利,都体现了中国人在权衡义利时,往往将“义”放在首先考量的位置上,使“义”在“利”面前具有一种崇高感。


  古往今来,中国人在关键时刻、紧要关头,都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义行天下、公正合宜,是中国人的基本共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义”有“正义”与“不义”之分,正义者得人心,不义者失人心;“义”有“小义”与“大义”之分,手足、朋友间的小义能撑起一片天空,渗透了家国情怀的民族大义则可光耀后世。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唯有做到胸怀道义、正义凛然,才能称得上是一个顶天立地、浩气长存的大写的“人”。


  (《中国字 中国人》编委会 编著)






为您推荐

内容来源: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读物《中国字 中国人》(山东友谊出版社)
编辑:许芳   校对:张露
编审:刘贤慧

灯塔党建在线
党建宣传“新窗口”,服务党员“微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