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人生 | 礼仪规矩和佛教中的戒律

教育   2024-09-03 21:48   加拿大  




            本文摘自《觉悟人生》

                  作者:达义大和尚




如果讲到出世间法,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想要彻底解脱烦恼,了脱六道轮回之生生死死,我们必须要遵从佛陀的教诲,受持戒律。








Buddhism

出家人最快乐





曾经,因为外出购物,来到了多伦多太古广场附近的一家商铺,当时人很多,于是就在靠门口的椅子上坐下来等。一同等候的还有几个人,其中有一位中年人向我点了点头,我也礼貌地向他笑了笑。他问我:“你是和尚吧?”我回答道:“是,我是出家人。”

他又接着说:“我的外婆也信佛,‘文化大革命’前还经常拜观音,但后来破“四旧”以后就没有人敢信了。”听他这么一说,我便好奇地问他:“那你现在信什么呢?”他回答说:“我现在什么也不信。不过在大陆的时候,我也会到庙里烧烧香、许许愿,求个平安。”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神色黯然,似乎颇有心事的样子。他突然问我:“你们出家人清规戒律这么多,不辛苦吗?”

我笑道:“恰恰相反,我们出家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这个人听后,露出了一种十分不解的神情。他问道 :“你们出家人不能做这个,不能吃那个,这么不自由,怎么会快乐呢?”我反问他 : “你认为怎样才算快乐呢?”他说道:“你看出家人不能喝酒吃肉,不能说谎,这样多不自在。我们在家人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岂不快活。”

我停顿了一下,问他道:“你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喝酒,但你是不是有过酒后失言、酒后误事的情况。”他认真地想了想说:“是啊,我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就是因为酒后失言得罪了领导而丢掉的。”

我接着问他 : “你可以吃肉,但你是不是身体状况并不好 ?”他点头说 : “是的,我的血压血脂都很高。”

我紧接着追问他 : “你说谎以后,有没有良心不安,夜不能寐的时候。”他低下头,没有说话。

于是我笑了笑对他说,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出家人是最快乐的人。









Buddhism

戒律与礼仪




想必许多朋友和我一样,小时候,非常讨厌家长老师给我们定的规矩和各种的礼仪、条条框框。特别是被长辈训斥了以后,更是十分难受委屈。但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想一想,现在的言行习惯,莫不是小时候养成的。看到有些人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我们都会在心底赞叹人家有教养。对那些粗鲁莽撞,经常口出不逊的人,我们就会想这个人没有教养。如果没有小时候的那些管教,我们很难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以我为例,我就非常感谢我的恩师——闽南佛学院的创始人妙湛长老。妙老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每天早上四点多,他便拿着手杖到各个学生房门喊醒学生上早殿。用早餐时,妙老一早便等在斋堂,观察每个学生的仪表和衣着。如果衣冠不整或没有扎裤脚,便立即批评纠正,并命令穿着整齐后再回斋堂。每逢寒暑假并不让我们休息,每天给我们安排许多任务,学习各种的规矩、威仪。当时觉得很痛苦,但后来意识到,如果没有他老人家严格的要求,我们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这就是玉不琢不成器,刀不磨不利的道理。

 

其实我们小时候所学的礼仪规矩,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戒。当然这种礼仪规矩离真正的戒律还相差很远。不过有两点是相通的 : 第一、礼仪规矩和戒律都是告诉我们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第二、这些都是成就者为初学者制定的。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看所谓的礼仪规矩都是父母长辈们制定的,因为他们懂得这些规矩的道理,也就是小孩子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矩的理由。同样的,戒律是佛陀为学佛人制定的规矩,我们守戒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成为像佛陀那样彻底解脱烦恼的圣者。

 





Buddhism

什么是佛教中的戒律?





戒律,在梵文中叫作 sila;音译为“尸罗”,是惯行的意思,具有“行为”“习惯”“道德”“虔诚”等意义。戒律是佛教小乘三学之首,大乘佛法中的六度(六波罗蜜)之一。其根本精神可以归结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教戒律从事项上讲非常复杂,从五戒、八戒、十戒到四十八戒乃至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为三百四十八戒)。但究其本源,从理上讲则归于摄心为戒。熊十力曾指出 :“戒律之本,要在不违自性而已”,“故戒者,自性良知之自由也”。

在这些戒律中,朋友们可能最熟悉的就是五戒了。所谓的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中首戒为“不杀生”,不仅指不杀人,还包括“一切有行、蠢动、含灵,皆不得加害”。但以杀人为最重。因为对于一切生命个体来说,生存是最重要的。佛教从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推及到世间所有有情的生命,体现了对生命高度的尊敬,是一种生命哲学。“不偷盗戒”是指“不予而自取”。是说对他人的东西哪怕是一草一木,未经许可,都不能擅自取用。“不邪淫”是指杜绝一切不正当的性关系。因为佛教认为欲为贪爱的根本,也是生死轮回的原因。“不妄语戒”是不说谎言,诚信正直,没有骗诳行为。“不饮酒戒”在五戒中叫作遮戒。所谓的遮戒是指饮酒本身没有罪过,但为防止酒后失言,酒后乱性,所以要杜绝。此戒的目的是为保持智慧,利于修行。

近代大德太虚大师在《佛教人乘正法论》中对佛教五戒作了新的解释。他归纳为 :

(一)不杀生而仁爱;

(二)不偷盗而义利;

(三)不邪淫而礼节;

(四)不妄语而诚信;

(五)不饮酒而调善身心。

不难看出,太虚大师将出世间法中的五戒与世间法中的道德标准联系起来,也就是用出世间的精神来做世间的事情,这正是人间佛教的真谛所在。







结     语




无论是我们先人留下的礼仪规范,还是佛教中的五戒,其本质都是让我们止恶行善,培养我们的福德与智慧。如果从世间法层面上看,其结果必然是趋吉避凶;如果从出世间法的角度看,则帮助我们彻底地远离烦恼进而解脱生死。






-THE END-




敬请关注

达义大和尚所著《觉悟人生》







重磅消息

加国五台山三步一拜正在报名


重磅消息

加国五台山专线巴士新增市内接驳站点


加国五台山五台八景十六点

五台圣境 清凉世界


加国五台山

咨询五台山香油台或点击http://buddhistassociationcanada.org查询电话:647-812-3878 或 705-991-0708

地址:708 Ski Hill Rd, Cavan-Monaghan, ON L0A 1A0


湛山精舍

咨询湛山香油台或点击www.ChamShanTemple.org 

电话:905-886-6481,905-886-1522 内线234 或 290 或 233

地址:7254 Bayview Ave., Thornhill, ON L3T 2R6


温哥华福慧寺

咨询电话:604-430-8115, 236-881-2323

地址:5428 College Street, Vancouver, BC, V5R 3Z7


推荐阅读



加拿大佛教会 · 媒体矩阵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湛山精舍|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加国五台山|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YouTube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

扫码关注我们

视频号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