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回顾
患儿,女,3 岁,发现左侧腹部膨隆 1 周。
现病史
1 周前家属无意中发现患儿左侧腹部膨隆,余无明显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彩超考虑脾大,建议转上级医院就诊,遂来我院;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一般,饮食可,体力体重无明显下降,二便如常。
查体
左侧腹部膨隆,腹部皮肤正常,未见明显静脉曲张,全腹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左侧腹部触诊稍韧,可及明显巨大包块,界限尚清,无明显压痛,肠鸣音可,未闻及异常血管杂音。
超声检查
图1:左侧腹脾脏(SP)下缘探及一巨大实性包块(M),与脾脏分界清晰,包块靠近脾脏部分内可见少许砂砾样强回声光斑图2:横切面(图A)和纵切面(图B)显示包块(M)已达腹中线,内后方紧贴腹主动脉(AO)与脊柱,前方紧贴腹壁图3:包块(M)紧邻左肾(LK),其后方左肾动静脉受压,左肾动静脉血流充盈良好图4:包块(M)整体呈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囊性成分左侧腹膜后肾脏上缘见巨大稍低密度肿块,边界尚清,边缘光滑,大小约 124×99×125 mm,增强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左侧肾上腺显示不清,左肾弧形受压下移。左侧腹膜后肿瘤由腹主动脉分支供血(左侧膈下动脉、肾上腺动脉、肾动脉细小分支),左肾动静脉受压,腔内未见充盈缺损,余腹腔动脉及其分支未见明显狭窄、扩张及充盈缺损;门静脉未见增粗、狭窄及充盈缺损。左侧肾脏上缘肾上腺区腹膜后肿块,由腹主动脉细小分支供血,左肾及肾动静脉受压改变,考虑腹膜后来源肿瘤病变。节细胞神经瘤,送检腹主动脉及肾门旁淋巴结均为反应性增生。临床和病理特点: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病,常见于颈部、腹膜后区(包括肾上腺)及后纵膈等,以腹部尤其是腹膜后最多见,其次是后纵隔。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当肿瘤体积较大时,可因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组织学上主要由分化较好的神经节细胞、Schwann 细胞、神经纤维及大量粘液基质组成,质地非常柔软,常沿周围组织间隙爬行生长,形态常多变不规则,容易包绕血管,但分界清晰,术中容易分离。部分肿瘤内部可出现钙化。常表现为低回声肿块,多为类圆形、椭圆形或者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肿块较小时,内部回声较均匀,当肿块较大时,内部回声可不均匀。肿块内部可出现强回声钙化灶,坏死和囊性变相对少见。CDFI 可显示少许血流信号。1.神经母细胞瘤: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质硬,内部可见弥漫分布的钙化,血供丰富,生长迅速,常突破包膜向周围组织浸润,包绕大血管、进入椎管,甚至转移至骨骼、肝脏及腹膜后淋巴结;2.肾母细胞瘤:肾脏形态发生变化,肾盂肾盏变形、破坏;3.肾上腺皮质癌:常伴有皮质醇增多症,肿瘤不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可在下腔静脉,肾静脉等形成瘤栓;4.嗜铬细胞瘤:常伴有明显儿茶酚胺相关的临床症状,如高血压、头痛、出汗、恶心等,尿液中香草扁桃酸增高。虽然临床症状轻微,肿瘤也为良性,但由于其生长迅速,容易对周围组织及血管造成压迫,此外在生长过程中也有恶变可能性,因此提倡积极手术干预,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日常工作中发现小儿腹膜后肿瘤时,除了重点关注肿瘤本身的形态、内部钙化、血供等特点,还要关注周围组织,比如:是否包绕大血管、是否侵入椎管、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肿大、静脉内是否有瘤栓等。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询问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1]梁海燕,徐万里,胡新娥.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超声特征及误诊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01):87-90.[2]黄丽莹,曾裕镜,林翠君,陈文波.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04):66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