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回顾
患者 ,女,22 岁,发现腹部肿块 1 月余,有上腹部疼痛感,并伴有食欲不振。无腹泻便秘,无呕血黑便等。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上腹部触及一质硬肿块,压痛。
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1.66ng/ml(0-10),癌胚抗原:0.88ng/ml(0-5.1),糖类抗原 CA19-9:9.18U/ml(0.00-39.00),糖类抗原 125:7.74U/ml(0.00-35.00)。
超声检查
于胰头部探及一混合回声包块,大小约 10×9cm,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回声不均,呈囊实性。囊性部分内透声差,探头加压,可见浮动,实性部分内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胰腺体尾部主胰管扩张,较宽处约 0.6cm。包块推挤周围脏器,未见明显侵犯征象。
图1 右上腹部扫查,探及一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清,规则
图3 包块实性部分内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
胰头部囊实性占位(实性假乳头状瘤?)
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及强化检查
图4 上腹部CT示:胰头区见类圆形团块状异常密度灶,边界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内见囊状无强化区。--考虑实性假乳头状瘤。
术后病理
(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
讨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或有潜在恶性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它曾有多种命名:乳头状上皮肿瘤、乳头状囊性肿瘤、实质性或囊性肿瘤等。
1996 年,WHO 正式将其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其生物学行为分类划分为未定或交界性、有恶变潜能的胰腺肿瘤。
SPTP 好发于 20-40 岁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 1:8.37。该肿瘤的组织起源不明确,可能来源于胚胎发生过程中与胰腺连接的生殖脊原基相关细胞。
SPTP 生长缓慢,常体积较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头尾部多见。
SPTP 患者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常为查体偶然发现。瘤体较大时,查体可触及上腹部肿块,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或轻微疼痛。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淀粉酶及肿瘤标记物大多在正常范围内。由于肿瘤外生性生长且肿瘤本身质地较软,所以 SPTP 很少出现胰胆管梗阻表现。
本例患者胰腺体尾部主胰管扩张,可能跟肿瘤体积太大有关。
SPTP超声表现:
①呈圆形或椭圆形,形态规则,边界清晰;
②内部回声多为囊实性,少数可为完全囊性或者完全实性,部分可见钙化;
③瘤体后方回声不但无衰减反而可略有增强;
④外周器官有受推压移位表现,少见主胰管和胆管扩张。
超声造影:肿瘤包膜和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囊变、出血、坏死部分不强化。
鉴别诊断
1.胰腺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肿瘤多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内部血供不丰富。可侵犯邻近血管,也可压迫主胰管及胆总管,引起主胰管和胆管扩张,发生梗阻性黄疸,易发生邻近器官及淋巴结的转移;
2.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超声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内见条带状分隔,囊壁及分隔可见钙化。发病年龄可以作为鉴别点,浆液性囊腺瘤多见于老年女性,而 SPTP好发于年轻女性;
3.黏液性囊腺瘤:多见于 40-60 岁女性,内部多呈囊性无回声,可有较多分隔,边缘可出现高回声壁结节,易引起胰管扩张,如发现不规则厚壁及突出腔内的壁结节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4.胰腺假性囊肿:病变位于胰腺内、胰腺周围或小网膜囊区,囊壁较薄,无附壁结节,内部无血供。常有胰腺炎或外伤病史。
综上,典型 SPTP 的超声图像有一定特征性,再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要考虑到 SPTP 的可能。超声医师应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王大伟,柏刚,张文君,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超声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4):5-9.
[2]李巧凤,将天安,赵齐羽,等.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造影表现[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6):538- 541.
投稿邮箱/ heer897@163.com
题图及文中图片来源 / 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