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的决定性因素有几点:
1.经常性账户顺差
简单而言就是出口大于进口,顺差越大本币会越强,因为有结汇诉求;
2.资本性账户
科班经济学中汇率受实际利率影响的那一套效用甚微,大资本没有多少会为了那几个点的实际利率跨境倒腾;一个国家的潜在投资回报率越高,就能吸引更多的跨境资本流入,而潜在的投资回报率取决于市场估值以及全生产要素;
3.政府行为
最主要的是是否可货币自由兑换,以及对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货币的不可能三角:
货币政策很难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 独立的货币政策 2. 货币自由兑换 3. 汇率的稳定性
美元的每一次的崛起,本质上都是华尔街资本通过摇曳着货币自由兑换的大旗,利用产业的不平衡,继而攻击他国的汇率稳定性。
举几个比较经典的例子:
A.广场协议
日本电子行业以及汽车行业严重地冲击了美国的本土市场,美国通过贸易战逼迫日元升值,华尔街资本大幅涌入日本,推高日本股市和楼市,日本政府为了拯救出口大幅降息,为资产泡沫再添了一把火,同时电子市场大力扶持韩国企业,直接戳爆日本的核心产业。
如下图所示,在代表性的Dram市场,85年之后,韩国市场的份额显著上升,日本显著下降;
中国对于日本的评价是失去的二十年,但是日本本国的措辞用的是失去的十年,因为虽然日本的股市是1989年破裂的,但是日元相对于美金的持续升值是到95年才结束的;在1985-1995这十年阶段,日本的实体经济非常糟糕,技术水平在产业链的地位逐年下降,同时因为汇率的负面影响终端商品出口价格还越来越高;
日本股市破裂的时点是1989年,但是1989-1995年,美金对日元的汇率反而从143跳升到了88,给了国际资本基本无损失的撤退机会。
B.英国汇率崩盘
92年之前,英镑跟德国马克是在6%范围内刚性挂钩的,但是89年因为柏林墙的倒塌,东德西德合并,西德的技术遇上东德的劳动力,德国的全要素生产力迅速提升,英国实体经济节节败退;
这种现状维持到了3年,无论英国央行怎么提升利率去维持汇率也没有了意义,因为英国的产品就是卖不赢Made in Germany;
索罗斯带领量子基金血洗英国央行,英国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英镑大幅贬值。
C.东南亚金融危机
92年邓老板南巡,直接影响的结果就是东南亚赖以生存的制造业涌向中国,东南亚出现了明显的产业空心化;
日本银行在本国因为泡沫破裂套利机会减少后,涌入东南亚提供流动性;
东南亚各国炒股炒楼推升资产泡沫,等到了泡沫的后期,索罗斯带领的量子基金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亚洲主流经济体被迫在不可能三角里面三选二。
人民币汇率的谜题
中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经济体,因为有中国香港的存在;
中国执行的是独立的货币政策+货币的稳定性
中国香港执行的是资本可自由流动+固定汇率
本质上是通过两个同一主权的经济体同时满足了不可能三角,这就导致流出中国的资金大部分进入了香港的口袋;
比如中国居民跑到香港去开证券户口炒美股,买港险,最后还是赚了钱进入了自己的口袋;
香港大力推出的优才,高才计划,本质上就是反正这笔钱都是要出去的,那就多进点香港的口袋吧;
而香港因为跟随美国货币政策而产生的高利率造成本地生活成本上升,居民选择更廉价的商品而每逢节假日跨境来深圳消费,本质上还是流入了自己的口袋。
人民币汇率:
至于人民币长期看贬还是看升;
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时候看贬,什么时候看升;
首先,老美其实很难大范围地收割中国;
中概股股东是华尔街资本,中国利用这部分资金完成了产业和消费升级,然后来个反垄断,股东们啥也没捞着;
中国房地产公司在海外发了一堆美元债,然后中国一个房住不炒,这部分资本就收了点利息,还有违约风险,反而一定程度上帮中国完成了城镇化;
大规模收割的条件必须是收割对象外债足够多,并且杠杆破掉,美国97年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洗劫了台湾和韩国,然后把台积电和三星本质上变成了贝莱德的打工仔。
所以更大程度上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反而是中国;
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最重要的就三点:
1. 国内继续攀登科技树,其实别看中国最近三年经济萎靡,产业链的地位并没有下滑;
2.中国优势产业输出,比如光伏,电动车,高铁等;
3.中国劣势产业的国产化,比如电子行业;
中国产业输出的过程中,有序地贬值是有利于抢占市场份额的,尤其是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前提下;
如果中国能完成全方位的产业升级,在多数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能形成低价格弹性,即降价不降价都一样有人买;
以及中国的劣势产业能突破奇点产生质变;
人民币就可以恢复强势货币,从而进入到从输出商品到输出货币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