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份的时候,上映了一部电影,名叫燃点,记录了中国14个创业者的故事;这14个创业者分别是:
1.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
2.ofo创始人-戴威;
3.猎豹移动创始人:傅盛;
4.papi酱;
5.米国文化创始人-马薇薇
6.新氧科技创始人-金星
7.草根创业者-安传东
8.经纬中国-张颖
9.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10.皇包车旅行创始人-孟雷;
11.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
12.Plum创始人-徐薇
13.新丽电影副总裁-李宁
14.草根创业者-贺兰
到今天的时候,除了经纬中国还是一线的投资人,罗永浩通过直播带货还了债,小鹏汽车虽然还没有盈利,但是依然活跃在一线;
Papi酱的影响力显著下降,猎豹和新氧科技的股价已经跌得妈都不认,真格基金的管理规模显著下降,徐小平也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戴威同学上了征信名单,可能待在美国不回来了;
其他人泯然众人矣。
2015年的创业环境是有ppt就行,2019年是只要有用户就行;
到了2024年,一门生意最开始就要现金流量表跑得通。
2019年的时候,关系正常的夫妻,都要故意离婚就为了多买套房子;
到了2024年年的时候,正常离婚的夫妻,都想要现金,把房子留给对方。
2021年的时候,为了遏制民营经济在zz上的话语权,该杀的杀,该宰的宰。
2024年年底又要百般刺激;
但问题是经济并不是骑小电驴送外卖,快撞了刹个车,没电了充个电,随时都可以把油门踩到底继续前行;
经济是飞机的起飞,一旦坠落,需要漫长的修理,以及长时间的滑行,才能翱翔。
后疫情时期,在经历了三年萧条之后,所有的悲观预期基本都已经price in了;
beta性的杀估值阶段已经过去了;
我们没有机会不断复制日本的路线,因为我们压根没有这个空间,日本巅峰的时候人均GDP是美国的1.5倍,我们到现在才是美国80年代的水平;
我们的产业没有发生明显得降级,反而在3年疫情期间,除了在奢侈品领域;我们的国产替代速度还在加快。
银行的利息水平不断得在降低,虽然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助长了供给过剩,但是也同时实实在在得降低了居民和企业的成本。
东莞的工业厂房租金已经低于胡志明的周边,大部分一二线非核心地区的房地产,已经是兢兢业业有技术的蓝领家庭可以负担的水平;
在网络上看到的都是躺平,
事实上,周末的中年人,不是带孩子上培训班的路上,就是在加班的路上。
低欲望并不是完整得从日本复制到中国;
相同的是低结婚率,低生育率,这是因为对未来缺乏乐观的预期导致的不愿意把过重的担子压在自己身上。
不同的是,我们没有多少年轻人,有资格把自己关在纳米房里,摆玩手办浪费时间。
大部分的中国人,还是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挺起胸脯。
这就决定了,我们衰退的空间是有限的;
所谓的长期衰退,在没有战争,瘟疫,政权更替等不稳定的前提下,
大部分是民族惰性产生的;
这就决定了为什么二战之后,东亚从第三世界进入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往上追溯都是华夏的血;
他们分别是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
它们之所以能成为发达经济体,本质上是因为它们勤劳,且重视教育。
只要没有战争和瘟疫,这样的经济体长期都是向上的;
但是长期向上不等于每一个阶段都是向上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制造业,已经完整得向外拓展,廉价的商品已经充分竞争,高端点的产品受到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层层阻隔,只能在国内疯狂得内卷撕价格战。
想改变现状,无非几点:
A.融入昂撒体系,让昂撒资本入局,我们做个工具人;
比如像台积电,三星,技术是老美支持的,大资本方是昂撒的,能入高端局代工都是有代价的;
成为一个傀儡政权,
这对于一个大国而言肯定是不现实的;
B.我们主动得向外扩张;
国内的市场消化不了我们的产能,欧美既然不能改变态度,我们能做的就是让穷国家变富,或者在亲中的国家扩张;
一带一路就是干这个的,
最近几年虽然中国持续得萧条,但是东南亚的服务业输出做得有声有色;
但是这是个权宜之计,毕竟一带一路国家除了个别几个,也未必听话;
不然我们的高铁早就铺设得满世界跑了;
最重要的是,一带一路那些个国家,从经济体量上,跟欧美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这就是为什么2021年之后昂撒跟我们道别之后,我们的经济体感会如此寒凉。
C.提升国内的居民收入水平,实现正常的消费循环;
说到这一点,我们就要了解发达经济体是如何成为发达经济体的;
如果你自己运营一个生产型公司,会很清楚,在这个价值分配链里,只有少数的人可以分享价值链最厚的环节,比如研发,销售,大部分在工厂里的螺丝们,都是注定被剥削。
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首要条件就是要人少,其次是占据价值链的核心部分;
所以我们看到所谓的发达经济体,要么像德国,日本,韩国,台湾这种研发高手;
要么像新加坡,香港,占据一个好位置收税;
要么像英国,意大利,法国这种卖高端文化品,要么像澳洲,加拿大这种家里有矿;
当然也有一个美国这样的全能选手。
13亿的大国,绝大多数人都有消费能力是不现实的,那其他的国家真的没得吃;
我们只能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点一点得攀登科技树,
慢慢得把我们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从1亿扩大到2亿,再扩大到3,4亿。
通过资产价格吹泡泡的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别再听狗屁专家说国家需要一场牛市;
国家既不需要牛市,也不需要熊市;
国家只需要一个有流动性的市场,和一个让民营企业家不恐惧的环境;
让树苗一点点得发芽,长大。
城镇化的路已经走完了,容易国产替代的基本上都替代完了,能轻松外拓的市场也拓展完了;
后面的都是难题;
大beta的低回报,货币层面的低利率;以及整体社会的低容错率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无可避免的客观环境。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投资端多看少动;
生产端厚积薄发;
生活端知足常乐;
才是时代真正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