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回顾2024央国企行业大模型应用

时事   2025-01-14 20:48   北京  

从“试水”到“加速” 2024央国企行业大模型应用“一路生花”

过去一年,国企央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抢占人工智能赛道。
相关媒体分析数据显示,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在内的35家央企,已成功落地66个AI大模型应用,重点聚焦行业大模型和细分领域专用大模型发展。
相关专家表示,中央企业加大力度投资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增强核心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通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和发展,中央企业可以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关键场景应用突出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引发了各界对大模型潜力的高度关注与深度思考。国内各大互联网厂商、传统IT厂商以及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央企、国企,都在发力大模型产品或者技术。
过去一年,政策精准施策,全力营造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环境。2024年8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开展新业态新领域准入试点方面,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在深海、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再推出一批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积极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准入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创新成果应用,提升市场准入效率。此外,国务院国资委多次“点题”人工智能,鼓励国资央企带头加快布局,开展“AI+”专项行动,在算力、数据、大模型、场景应用等方面同步发力。伴随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去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福建等地发布了AI大模型的相关产业政策,加快大模型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产业十大关键词”中,“大模型应用生态”位列其中,这意味着大模型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深化发展,并且开始构建广泛且具有活力的应用生态。
过去几年,大模型凭借其强大的预训练能力与泛化性能,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大模型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技术本身的突破,而是更多地向应用层面延伸,全力打造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
例如,中国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中国石油发布的昆仑大模型,参数从330亿升级到700亿,构建了我国首个勘探全领域专业大模型,涵盖地震处理、地震解释、测井处理解释3个专业大模型,按需构建了21个场景大模型,每个场景大模型支持一类应用场景的多种应用。国家能源集团数智科技公司发布的能源通道大模型,可构建以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化工、销售生产运营计划为驱动的模型体系。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发布的寒地作物大模型,融合北大荒集团数十年来积累的寒地种植数据、专家经验,并持续吸收各类新的农业大数据,从而形成覆盖种质资源、农艺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全方位的知识库,实现对寒地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分析和预测。
目前,大模型已实现了从语言大模型向深度复杂推理以及多模态任务的全面升级,端侧多模态布局已初显成效。基础模型能力阶梯式升级,引领智能技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新纪元。从2024年发布的央企大模型看,大模型在一些复杂度高、容错率低的关键场景中的应用需求日益高涨,垂直行业大模型、企业大模型、特定任务大模型都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现“1+1>2”

有业内人士曾指出,目前央企布局大模型分为两种路径和类型:第一种是通信类央企从算力和数据出发,以通用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第二种是其他行业的央企从场景数据出发,以行业大模型反哺自身业务。
向外拓展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目前,多家央企依靠合作模式,与科技领域的头部企业携手并行,协同发展。
日前,智能超参数发布的《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报告(2024)》显示,与2023年全年数据相比,2024年的大模型中标项目数量明显增多。2023年全年市场公开披露的大模型中标项目及中标金额分别仅为92个、7.89亿元,2024年就猛增至1520个、64.67亿元,公开披露的中标项目和中标金额分别增长了15.5倍和7.2倍。其中,几家通用大模型厂商成为大模型招投标市场的绝对主力,科大讯飞、百度、智谱、火山引擎、阿里云及腾讯云等六家通用大模型厂商领跑市场。
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邹德宝对记者表示,从一些数据可以看出,科大讯飞在通用大模型技术方面能力较强,通过政府公开招采的投标情况可窥一二。智谱技术自主可控能力较强,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非常关注科技成果转化。
在邹德宝看来,大模型按照功能属性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大模型,相当于电脑的操作系统;另一类是行业应用大模型,类似于电脑领域的软件程序和各种App。目前产生效益最高的是行业应用大模型,各个行业更多应用的也是行业应用大模型。
为什么行业应用大模型能够及时落地实施?邹德宝认为,通用大模型实际上是底层模型的基础。制作基础大模型需要条件,首先企业要有足够大的经济体量,并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到研发和应用中。目前,基础大模型并非主要竞争市场,各个厂商可能还没形成完全产品集聚效益,有能力涉猎基础大模型。但能快速提供技术和产品收益的还是行业应用大模型。科大讯飞等企业与国企央企合作的大模型,不仅能提供技术,还会参与到行业应用大模型技术能力的建设开发过程中,起到1+1>2的效果。
例如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与中国电信、科大讯飞联合发布的“海能”人工智能模型,围绕智能油气田、智能工程、智能工厂等8大类100多个业务场景,可实现小模型和大模型兼备、专业场景和通用场景兼容、生产和经营管理全覆盖。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科大讯飞共同发布针对绿色产业的泰山大模型,基于星火大模型强大的通用底座能力,不仅继承了星火大模型在文本生成、知识问答等七大核心能力上的优势,更通过私域知识的学习,补齐了大模型在央企业务领域的短板,针对中国绿发的绿色能源、低碳城市、幸福产业、战新产业四大主业进行了行业知识的增强,使其具备了服务绿发四大产业场景的能力。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邹德宝认为,从全产业的角度来看,目前这种双方或者多方的合作模式对于产业发展来说是最优解决方案,未来发展还要取决于国企央企的信息化能力提高程度。
应用场景挖掘潜力巨大

《开启智能新时代:2024年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源于多领域的广泛需求,例如来自办公、制造、金融、医疗、政务等场景中降本增效、生产自动化、降低风险、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等诉求。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共同推动着中国AI大模型产业的蓬勃发展,预示着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近日公开表示,当下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通用人工智能就是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以及误判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认为芯片算力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忽视算法创新、数据质量与应用场景挖掘的巨大潜力。他强调,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创新不应局限于某一种路径。
2024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大模型获得备案许可,围绕大模型相关的商业化进程显著提速。埃森哲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全球77%的企业高管相信生成式AI能给企业的营收增长或效率提升带来机遇。中国企业则更加乐观,90%的中国企业将生成式AI视为企业机遇,其中46%的企业认为它为企业营收增长提供了新的机会,44%的企业认为它能助力企业提升效率。
对于2025年的发展,邹德宝认为,从当前态势来看,行业应用大模型呈现出强劲的自研动力与发展趋势。部分极具代表性的央企将广泛推出大模型产品,这些产品将针对特定行业场景进行深度优化,有望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而基础大模型领域,主要参与者仍集中在ICT厂商,如科大讯飞、百度等企业。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展望2025,大模型生态将向着更多元化方向发展,细分场景能力的产品化将成为供应商企业协同提效和盈利增长的关键,衡量大模型项目交付质量的标准规范将进一步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

部分央企国企大模型一览表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杜壮)

END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责编/制作:刘丹阳

审核:袁琳

政审:蔡若愚

终审:谷亚光



中国发展改革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官方公众号,宣传报道国家发展改革重大工作部署,及时、全面发布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和重大改革创新举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