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
HELLO SUMMER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时节养生
SUMMER
生活起居养生
在小暑的时候,日照时间是非常的长,所以我们在日常的起居和作息上也是要随时的注意调整,我们是可以适当的迟睡早起。遵循定时起睡的原则,建议大家晚上10点-11点就寝,早上5点半-6点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
精神情志养生
进入小暑节气以后,天气炎热,因此小暑节气前后容易使人心烦躁扰、情绪不稳,甚至发怒发火、伤神伤心。所以小暑节气等夏季需特别重视精神情志的养生保健,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气平和。
SUMMER
饮食养生
此时气候最为潮湿,乃因多阴雨而潮湿,空气中湿度大,大气压偏低,湿邪易犯脾,既要注意清热祛暑,也要注意健脾化湿。饮食上可多选用,比如薏苡仁、百合、莲子、莲藕、木耳、山药、扁豆、土茯苓等清热利水、健脾祛湿的食材。
小暑养生遵守“春夏养阳”的原则,就要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以免损伤阳气。炎热的暑天,喝冰镇饮料、吃冰棒,似乎非常享受,吃冷饮尤其伤脾胃,吃冷饮会加速胃壁黏膜血管收缩,胃的活动减弱,消化液分泌量减少,食物消化就会受到影响,形成饱胀状态,引发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运动养生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天热出汗较多,津液损耗,气随津脱,阳气更易损伤,因此这时节适宜进行运动强度不太大的运动,同时注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段进行锻炼,避免在烈日下运动,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同时可免阳气损耗太过,符合“春夏养阳”、夏季“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
疾病预防
小暑节气前后,由于气候炎热、潮湿,人们最容易长疮疖,中医认为治以清热解暑化湿、凉血解毒疗疮。预防暑疖,要注意个人卫生。
注意防暑,外出活动的时间建议不要在10点到16点之间。若出行的话,请带好遮阳伞、提前抹好防晒霜,随身带好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黄帝内经》有“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的说法,此时人体汗孔开张,容易受空调冷气的侵袭,引起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我们要做到衣着适宜,避免空调直吹。同时要尽量避免用冷水冲澡,以免耗伤阳气造成疾病隐患。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人体经脉气血最充盛的时候,但此时旺盛的阳气布散于体表,内脏阳气反而较为薄弱。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在此时,可以通过三伏贴,艾灸等方法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经脉,扶阳固本,来达到强体防病的目的。
SUMMER
穴位养生
出汗过多揉涌泉穴
涌泉:滋阴降火
位置: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作用:滋阴降火,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
炎热的夏季,出汗较多会伤气伤阴,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此时要注意滋阴降火。建议多按揉涌泉穴。将拇指放在穴位上,20次~30次,以酸胀为度。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脾虚湿重揉阴陵泉
阴陵泉:利水除湿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
作用:加强脾胃运化,利水除湿,调理三焦,预防夏季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夏季湿气较重,一些人会出现脘腹胀满、不爱吃东西、大便稀溏,甚至水肿等症状。建议按揉一下阴陵泉。将拇指指端放于穴位处,按揉2分钟左右,以酸胀为度。
节气养生汤
消暑益气汤
材料:黄芪50克,麦冬30克,淡竹叶20克,白茅根30克,西瓜翠衣200克,大枣3枚,陈皮5克,猪瘦肉200克。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