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独家专访
作者:李欣玥
距离安天旭维也纳金色大厅首秀的日子(4月28日和29日)越来越近,在这两场音乐会上,这位青年钢琴家将和指挥家佐渡裕先生以及奥地利音乐家管弦乐团在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合作演出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与管弦乐队协奏曲》。
借此机会我们对安天旭进行了又一次专访。让我们通过这次访谈一起来感受年轻钢琴家自身卓尔不群的沉稳与内化于心的艺术积淀,品味黑白琴键流泻出的华丽古典以及某个瞬间的怦然共鸣吧!
上一次有关“柴赛”的深度专访请点击下方链接:
Q-1
对于4月28日-29日
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
有没有什么期待?
A:
维也纳金色大厅想必对很多熟悉或不熟悉古典音乐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在我童年的印象中,首先想到有关金色大厅的就是新年音乐会,像1992年,指挥大师克莱伯指挥的那场新年音乐会,他那种非常复杂精妙的肢体语言,连同着金色大厅的装饰风格,构成了我心中“古典主义式”的优雅的代名词,当然后来也知道了在这个音乐厅里的很多著名的录音,像霍洛维茨,他晚年钢琴独奏会的实况,以及包括这首协奏曲(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内。钢琴大师齐默尔曼和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一次合作的实况录像,想必乐迷朋友们也不会陌生。
Beethoven - Piano Concerto No 5 Emperor
- Zimerman Wiener Philharmoniker Bernstein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指挥:伦纳德·伯恩斯坦
独奏: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
协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Q-2
首次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
这件事情对您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
有什么感受?
A:
从18世纪开始,维也纳就成为了欧洲音乐的中心,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当地的音乐家和乐团早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演奏传统,这种演奏传统大体可以被描绘成“典雅、高贵、精细”,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足够独特。所以,这次能够第一次近距离地以合作的形式接触这样的演奏风格和演奏传统,我感到很荣幸,也有一点忐忑(笑)。当然,我是抱着学习和感受的态度来对待这次演出的。“传统”一向对于我来讲,是很有精神感召力的,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次的维也纳之行。
“一个维护高雅音乐的场所,
一个艺术追求者的聚集地,
为音乐而筑之家,为维也纳而筑之家。”
德语:Eine Stätte für die Pflege edler Musik,
ein Sammelpunkt künstlerischer Bestrebungen,
ein Haus für die Musik und ein Haus für Wien.
(维也纳音乐厅的箴言题词)
Q-3
能不能透漏下,
对于这次维也纳之行,
您都做了哪些准备?
A:
如果问我这次演出前所做的准备有哪些,对于像我这种性格的人来说,其实我一直主要关注的是我自己的演奏方面。当然,我希望到维也纳之后,能够和音乐家们快速地融合。另外,我也是尽可能地想要把这首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弹好,因此,在细节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再尽量打磨得更精细一些。
Q-4
首次与奥地利音乐家管弦乐团合作,
想问一下您对这支乐团的印象是什么,
以及对于第一次合作,
将采取哪些方法使自己快速融入其中?
A:
对于这个乐团,一开始我是从他们的一些演出片段来了解的,毫无疑问,他们就是我心中奥地利乐团风格的声音。所以,传统意义上德奥系的曲目,是他们的优势(传统优势)。当然,我也注意到,在现在一些专辑当中,他们现任的指挥家、艺术总监佐渡裕先生也带领这个乐团录制了像伯恩斯坦的交响曲,还有像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我觉得这些是非常有趣的,可能对他们来说也算是突破性的一些诠释和演绎吧。
从我以往的经验来看,其实我并没有在跟乐团排练之前就做过一些特别的、刻意的准备,我大概能想到的就是尽可能多的研读乐谱,并且找出各种各样的关于这首协奏曲的录音,然后多听,特别是乐队的部分,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在第一次合作排练之后,我会习惯性留下一份自我学习的现场录音。在反复消化录音的过程中,我会对自己在速度上,包括在钢琴和乐队的平衡上,以及钢琴与乐队之间交接时气口的流畅和自然程度等方面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我会进行分析和处理,但这都是在首次排练之后才会做的行为。
Q-5
对于要在维也纳演奏的“勃二”,
您对曲目有什么见解,
以及是否会有一些巧妙处理?
A: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协奏曲文献史上最为艰深的作品之一。无论是从技巧上,还是音乐性上来看,都大概是最为费力的作品之一。它的作品号是83号,而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作品号是15号,它们中间间隔了非常非常久的岁月,所以在写这首第二钢琴协奏曲时,他的创作语汇已经完全成熟。有这样一种说法,在这首协奏曲当中,钢琴只是作为整个交响乐队其中一件乐器存在,而并不是把钢琴当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奏乐器,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并不是这样。所以,很重要的一个挑战是如何真正地平衡钢琴与乐队之间关系。另外,勃拉姆斯自己是一个非常壮硕的人,因此演奏他的作品要有非常洪亮的声音音质,但是这个音质又不能是以非常尖锐,或者是我们所谓的“砸”的方式去体现,它要非常的洪亮,同时又要有一种非常圆润的质感,所以这个是技术上的一大难点。
这首作品有4个乐章,总时长是50分钟,前三乐章可以说把它们各自所要表现的风格体现到了极致。第一乐章是伟大的极致;第二乐章是一种激烈或者激动的极致,戏剧性的极致;第三乐章是一种非常哲学式的思考,是一种缓慢的而又庄严的极致;而第四乐章反倒是一个非常轻松有趣的篇章。勃拉姆斯可能也在想,写了前三个这么复杂艰深的乐章之后,第四乐章还是要轻松活泼一点,所以整个第四乐章更像是一个人在晚年回忆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所经历过的 一些有趣场景的感觉。
对于一首有50分钟时间容量的协奏曲来说,它所需要的体力和精力、注意力都是十分惊人的。所以,我觉得对于我而言,在照顾到细节的同时,还有其他两个方面需要考量,一个是怎么能够和乐队进行更好地融合,这个需要靠更多的想象力。还有一个就是我需要在排练的时候或者说在自己练琴的时候,从头至尾的模拟演奏这首作品,只有这样,才可以锻炼我自己在精神和注意力上的持久度。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片段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片段
Q-6
自去年11月在国家大剧院
演出后的这段时间,
您做了什么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A:
这几年以来,非常荣幸能够和国内的观众一直有机会在这种公开的场合,以演奏会的形式给大家分享我的演奏。当然,分享我的演奏其实也就是分享了我个人的音乐和艺术的观点,我一直希望听众朋友们能够意识到我的进步以及我想要进步的决心。
安天旭茱莉亚音乐学院硕士毕业音乐会照片
Q-7
我们都知道2月份的时候,
您迎来了25岁生日,
同时您也从茱莉亚学院硕士毕业,
对于新的展望和规划,
有没有想给自己贴上的新标签,
以及想要打破的旧标签?
A:
其实我从来都没有刻意地想要去打破一个怎样的标签,我一直觉得我自己学琴或者演奏钢琴的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也就是以当时的理解能力,当时的技术表现力,展现出当时最好的状态。但是隔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再回看当时的演奏,会发现有一些幼稚的或者表达欠妥的地方,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去不断完善和深化。我希望在今年大家见到我的时候,我也是有信心,能够给予一些新的,无论是在技术表现力上,还是在对于音乐性的理解上,都有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感悟呈现给大家。
如果一定要说我有一个什么标签,其实这并不是我自己的意愿,但是客观上确实有这种可能性:我在之前一直演奏了很多俄系,包括苏联的传统音乐作品,而且是以专场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包括专辑上也出过全俄系音乐的专辑,这就可能给大家造成一个印象,我是不是只想要专研俄系音乐。其实并没有,我之前很多个场合都曾解释过,德奥音乐也一直是我学习的重点,如果能够再为大家演奏的话,我希望我在曲目风格上可以展现得更加多元,为大家展现出其实本来就是属于我自己性格的其他方面。
Q-8
您喜欢和崇拜的音乐家是谁?
是因为什么契机喜欢他/她?
他/她对您的艺术认知、
职业规划有没有什么影响?
A:
对于我而言,我最崇拜的还是20世纪的钢琴大师,包括像阿劳、鲁宾斯坦、里赫特等等。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通点,他们都对自己的钢琴演奏,或者说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坚持到了他们的生涯甚至是生命的尽头。实际上,比如说我们把他们晚年80年代的演奏与五六十年代的演奏对比,不管在技巧上、技术上是否有所衰退,他们在精神境界上和对音乐的理解上,我觉得真的是在始终不断地深化。所以,他们的人生轨迹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才是一辈子真正把一件事情做好,这种不懈的追求和对艺术永恒的追求或者简称为匠心,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有感召力和指引意义的。
左右滑动了解钢琴大师
采访过程中,安天旭还透露:“因为这次弹的‘勃二’,实属是弹到了奥地利的‘大本营’去了,所以老师对我格外严格,再加上这个曲子确实比我以往弹的任何协奏曲都要难,虽说还有一些时间,但我现在练琴上还处于一个‘冲刺’的阶段。目前正在加紧打磨中,可以说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确实就想弹好嘛(笑),所以在演出之前,我应该是没有太多精力做其他事情了。”
通过本次访谈,钢琴家马祖耶夫口中所说的“极为轰动”和“超越年龄的成熟”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清晰,一个可爱、沉稳、善于思考、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且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的年轻艺术家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在较为简短的采访中,他讲述着自己对待音乐的态度和稳扎稳打的行事风格,让我们愈发地期待他今后在音乐道路上带给我们的惊喜!
让我们一同期待这位沉醉于“传统”的年轻音乐家能够在金色大厅展示出更高的水平!在此,我们预祝中国年轻钢琴家安天旭4月底在金色大厅的首秀圆满成功!同时,我们也将持续为您带来更多的后续报道~敬请期待吧!
扫码可选座购票:
(余票所剩不多,快来抢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