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咖啡”因直肠癌不幸离世,年仅29岁。从确诊到生命的终结,仅仅过去8个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骤然消逝,令人深感惋惜。年轻人罹患肠癌的例子并不鲜见,此前,电影《黑豹》中的男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也因结肠癌病逝,终年43岁,同样令人扼腕叹息。
结直肠癌,作为消化系统领域内一种频发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持续攀升。根据《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的数据揭示,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据第3位,而死亡率则位列第5。遗憾的是,由于该疾病在早期阶段的症状相对隐匿,导致接近六成的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悄然进展至中晚期。这意味着,多数患者在得知自己罹患此病时,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窗口。尤为严峻的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2%,且治疗成本显著上升,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肠癌若能早期发现,治疗前景将大为不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的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及早进行肠镜检查。在实际医疗操作中,许多人对肠镜检查怀有深深的恐惧,这种心理障碍常常阻碍了他们及时接受检查,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大多数患者的肠镜恐惧源于对“3大桶泻药”的畏惧。
图为张骏在为患者做内镜检查
肠镜检查前的一个重要步骤,即肠道准备,俗称“喝泻药”,对很多人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以往,临床上最常用的肠道准备方法是让患者服用3-4盒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冲调成3000-4000ml的溶液。不少患者反映这一过程极为痛苦,甚至有人仅仅闻到泻药的气味就会呕吐不止。
为了破解患者面临的泻药“苦涩”、清肠“艰难”的困境,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张骏主任医师与省中医院的多位名中医及消化同行深入研讨,对古方“调胃承气汤”进行改良,形成了调胃承气汤复方,进一步增强了其导泻作用。
“我实在是一口泻药都喝不下去,上次闻到味道就吐得不行,怎么办?”饱受泻药困扰的陈女士一到诊室就开始倾诉自己的苦衷。陈女士多年来一直饱受餐后腹胀的困扰,肠胃功能不佳,稍有不慎就容易腹泻。她曾多次尝试进行肠镜检查,但都在肠道准备阶段以失败告终。针对陈女士的具体情况,张骏主任为她量身定制了清肠方案:提前三天进行无渣饮食,并在检查前一天和当天分别服用中药清肠方。整个过程中,陈女士仅需服用总共250ml的两小袋中药,这极大地减轻了她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最终,陈女士顺利完成了肠镜检查,波士顿评分达到了7分(满分9分),清肠效果令人满意。
图为张骏在为患者做内镜检查
目前,我院一些有需要的患者选择提前一天服用中药清肠方,并在检查当天再服用一盒半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为联合清肠方案。这一方案仅需患者服用约1500ml的液体,即可达到理想的肠道准备状态。中药清肠方在我院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截至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超过400例患者,肠道准备的清洁度合格率超过了95%,患者的满意度更是高达97.90%。
中药清肠院内协定方的研制,不仅体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的精神,也是医院积极推进中西医联合诊疗的成功典范,更诠释了当下中医药领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哪类患者建议做肠镜检查?
张骏建议,长期遭受下腹疼痛、腹泻、便秘、便血等下消化道症状困扰的患者,应考虑进行肠镜检查。若同时伴有上消化道症状,可考虑合并胃肠镜检查。
对于无症状的人群,建议45岁后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若检查未发现病变,且无结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可每五年进行一次筛查;而对于有结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筛查。
专家介绍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551卫生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浙江省中医院院长助理、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浙江省胃肠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医学会医法医事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分子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院协会患者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洲AISGO协会会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青委会副主委,浙江省医学会消化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ERCP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肠道微生态学组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Wor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等杂志特约编委,浙江省第四周期等级医院评审专家,浙江省医药卫生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
临床特长:擅长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早癌、胆胰结石、消化系疑难重症以及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胃肠道早癌的染色内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检查技术、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早癌的内镜下ESD治疗有着较丰富的经验。近期开展中药协定方辅助清肠,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帮助医生提高检查效率。
专家门诊
湖滨院区:周三下午、周六上午
供稿|消化内科
摄影|祁骥
责编|吴煜
审核|陈岩明
终审|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