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国以来,新加坡一直能够在大国和邻国的博弈缝隙当中,坚守自己的定位,准确寻找到自己的角色,游走甚至成为国际金融规则与地缘政治的过渡地带,某种程度上将东亚传统的政治智慧与西方的契约规则文化融合且发挥的淋漓尽致。
12月15日是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远程开户确认居住地的截至日。
按照通知,非新加坡居民须在今天之前向银行证明居住地在新加坡,否则账户将被关闭。
新加坡华侨银行的远程开户服务曾经是中国大陆居民的热门之选。
作为新加坡第2大银行,OCBC在2023年推出了对中国护照持有人的远程开户服务,不仅免费,还能在10分钟内完成,还是亚太地区首家提供此服务的银行。
据了解,大部分中国客户使用OCBC账号,进行外汇交易、跨境支付,订阅ChatGPT(OpenAI),绑定Apple Pay等功能。
通过这项业务创新,在过去的一年里,华侨银行客户从新加坡向中国汇款的金额因此激增了50%以上,其中大部分账户跟中国大陆有关。
不过,近期中国大陆居民已经无法在线申请这个服务了。在华侨银行APP里还能正常开始申请流程,但当你完成所有步骤并提交开户申请后,会发现新的规定:非新加坡居民需提供以下5类文件。
此前无门槛、简单快捷的开卡路径已不再行得通。不过,已有账户仍可正常使用,已申请用户不受本次调整限制。只是,注册后尚未激活的用户要抓紧激活。
不仅如此,华侨银行及私人银行新加坡银行(Bank of Singapore)将停止处理涉俄相关交易,包括涉及俄罗斯境内交易方的个人汇款,以及涉及该国的货物运输以及货物或服务的供应或销售。
在目前美国大选川普上台,中美贸易战、金融战乌云密布之时,新加坡银行业处于微妙的时期,为何出现禁止远程开户和涉俄业务的禁令?
我们认为,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作为新加坡银行业乃至新加坡的代表,近期限制非新加坡居民开户和服务,同时中止俄罗斯相关业务,可能反映了几个层面的背景和考量:
1. 金融合规与地缘政治压力
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往往需要在两大阵营间取得平衡。随着美国对全球金融系统施加的监管压力增加(例如对反洗钱和制裁合规的严格要求),新加坡的银行体系可能更倾向于避免风险。例如:
限制非居民开户可能与洗钱风险管理、合规成本增加和国际监管趋严有关。
中止俄罗斯业务则可能是为了避免与国际制裁不一致,防止金融机构在欧美市场受限。
2. 新加坡的政策倾向与中美博弈
新加坡长期以来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局势,其政策倾向可能逐渐受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规则影响。比如:
新加坡积极融入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而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尚未形成大规模替代。
在贸易与安全领域,新加坡虽高度依赖中国,但在金融与技术领域倾向与美国保持一致,以确保在国际舞台的稳定地位。
3. 对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潜在影响
(1)开户与投资管理难度加大
银行收紧非居民开户政策可能会影响中国高净值人士通过新加坡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便利性。
新加坡对合规审查趋严可能提高资产入境的透明度要求,降低避税空间。
(2)房地产投资与置业影响有限
高净值人士购买新加坡房地产的需求主要源于资产安全和教育等非金融因素。这些领域短期内不会受到银行政策调整的直接影响。
但若金融服务受限,可能影响购房贷款、汇款操作的便利性,间接增加投资难度。
4. 建议与应对策略
(1)重新评估资产布局与开户选择
考虑在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如香港、瑞士等)开设备用账户,以分散合规风险。
关注东南亚其他金融市场(如马来西亚、泰国)的潜力,这些地区对中国资本较为友好。
(2)加强合规与透明化操作
提高资产配置的透明度,减少过度依赖单一离岸金融中心。
通过信托、基金等合法架构分散资产风险,避免受到新加坡政策波动的直接冲击。
(3)关注新加坡整体政策动向
观察新加坡对中国资金的态度是否进一步收紧,例如是否波及教育、移民等领域。
若政策变化集中在金融领域,但对实业投资和高净值服务保持开放,说明影响具有针对性。
总体而言,华侨银行的行动反映了新加坡在复杂国际局势下的微妙平衡,但并不意味着新加坡全面倾向于美国。
对中国高净值人群而言,新加坡仍然是一个优质的财富避风港,但政策变化提醒投资者需要分散风险,增强合规意识,并保持对宏观趋势的敏感性。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文章系来自官方信息和媒体报道,内容可能涉及作者个人观点,但不代表本公众号和本公司的立场,如对版权和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内容主编:梁先生 微信号:18026265706
商务合作:吴小姐 微信号:sherry77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