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张就结巴,
拿什么来拯救我的语言?
“额...就...嗯...”对于许多“社恐”患者而言,每每遇到正式的重大场合,“一张嘴就口吃”仿佛成为了某种“诅咒”。“明明平日里说话可顺溜,但人一多,大脑和嘴巴总有一个会自动宕机”“之前已经都想好了说什么,就是突然陷入了一种空白”......
那么,这种“短时限定”的口吃究竟是生理的影响还是心理的干扰?我们又该如何拯救“被禁锢”的嘴呢?
区别于我们直观所见的那般,语言的生成并非只是动动嘴,便可脱口而出。事实上,语言的产生主要还是得归功于行为的中心——大脑。
在我们进行交流时,大脑中的多个部位都会进行协同的运作。其中,海马体会帮助个体回忆起需要表述的内容与信息;杏仁核会为我们的沟通增加情感;而布罗卡区以及威尔尼克区则是与语言功能最为密切的区域,分别承担着语言产生、表达控制以及语言理解的职责。
布洛卡区位于大脑左半球的前额叶,即左侧太阳穴的后方,略贴近于耳部。若个体有沟通的需求时,这一部位就会组织和计划语言,以帮助完成流畅的表达。
威尔尼克区则位于大脑左半球的颞叶,即在左耳的上部左右,我们所接收到的语句与信息都会被传入到这一部位进行加工处理,以帮助我们可以正确地理解语句的意义。
布洛卡区与威尔尼克区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会通过弓状束进行连接,以帮助语言可以流畅地传递到大脑的另一区域。故而,当我们说话时,一般会率先由布洛卡区进行语言组织,随后由威尔尼克区对语句内容进行审核,以判定是否存在漏洞,此后,再度回归到布洛卡区,来决定是对语句进行“纠正”还是“直接输出”。
“超载”的大脑
作为大脑中的情绪控制中心,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或压力状态时,杏仁核便会快速识别到这些“外来的刺激”并“拉响警报”,让身体为潜在的危险作出反应,譬如紧张和焦虑情绪、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这一情况也被称为“战斗或逃跑”反应。
早期,这一反应可以有效地帮助人类从危险的环境中“幸存”,但随着其泛化至现今的重要场合,紧张或焦虑的高压情绪便会引发大脑的超负荷运转以及局部功能区域的混乱状态,抑制注意力、信息处理和记忆能力的加载,让我们很难回忆起对方所表达的内容并阻碍语言组织功能的运作,进而出现“口吃”的情况。
被“压抑”的肌肉
除了大脑的控制,说话时的呼吸节奏与肌肉松弛度也会对表述的状态起到一定影响。在紧张状态时,急促的呼吸会打乱规律的呼吸节奏,出现“气急”的状态,而紧绷的面部与喉部肌肉也会应僵硬而出现抽搐或发声不流畅、语无伦次的情况,进一步加重焦虑与紧张,形成恶性循环。
智慧科普家族温馨提示
如何“流畅”说话?
1.在紧张时,人体会不自主地增加语速,往往会让过载的大脑更加无法匹配上嘴巴的频率。对此不妨放缓说话的节奏,延长词语的发音或在句子之间增加停顿,以协调口腔与大脑,减少不必要的卡顿;
2.深呼吸与腹式呼吸有助于调节心跳和放松身体,平衡情绪,保持语气稳定;
3.在进行正式的演讲或面试前,可自行在独立的空间中,进行模拟与对话练习,以降低可能出现的紧张与焦虑;
4.减少对语言表现的完美要求并学会接纳适当的语言卡顿,让自己处于更为放松的状态来进行交流。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其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