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是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率约 10%。随着社会发展和饮食结构变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胆结石的形成与年龄、肥胖等因素相关。胆囊结石患者常伴有胆囊炎、胆绞痛、消化不良等症状,长期的胆囊结石性胆囊炎反复刺激可能诱发胆囊癌,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一、胆囊切除术的历史与问题
多年来,胆囊切除术一直是治疗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金标准”。在过去 100 多年里,大量患者接受了胆囊切除术,解除了病痛,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代研究发现胆囊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按需排泄胆汁和分泌功能,还有内分泌调节、胆道压力调节和免疫功能。临床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会对患者产生多种影响:
1. 消化系统问题:胆囊切除后,胆汁的储存和排放规律被打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情况。这是因为胆囊原本能在进食时集中释放胆汁帮助消化,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影响了消化过程。
2. 反流问题:可能出现十二指肠液胃返流和胃液食管反流现象。胆汁反流会破坏胃和食管的黏膜保护机制,引发炎症等问题,长期可能导致食管炎、胃炎等疾病。
3. 手术损伤问题:胆囊切除术中存在胆道损伤的风险。胆道系统结构复杂,手术操作可能会误伤到胆道,引发更严重的胆道问题。
4. 结石复发问题:胆囊切除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会升高。因为胆囊切除改变了胆汁的流动和成分平衡,使得胆总管更容易形成结石。
5. 术后综合征问题:部分患者会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胆道功能改变、神经调节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6. 括约肌功能紊乱问题:术后 Oddi 括约肌功能可能紊乱,进而诱发急性胰腺炎。括约肌功能异常会导致胆汁和胰液的排泄不畅,胰液反流引发胰腺的自身消化,产生炎症。
7. 肠道疾病风险增加问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胆囊切除后结肠癌的发病率会升高,发生率约为 10% - 15%。胆囊切除影响了胆汁酸的代谢和肠道微环境,可能促使结肠癌的发生。
二、保胆理念的兴起
鉴于胆囊切除术存在的诸多问题,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案,保留胆囊、去除结石或息肉的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同济大学的胡海教授认为,保胆取石是医学发展的方向,不过要选择适合保胆的患者进行手术。胆囊作为人体重要器官,不能随意切除,真正的微创治疗理念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器官功能。这一观点与裘法祖院士提出的“重视胆囊的功能、发挥胆囊的作用、保护胆囊的存在”不谋而合。
三、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优势与原理
随着医学和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新式内镜保胆取石方法应运而生。这种微创保胆取石术有诸多优势:
1. 生理机能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胆囊储存、排泄胆汁等功能,有利于维持患者体内正常的生理机能。胆汁的正常储存和排放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保留胆囊可以使这一过程更加接近生理状态。
2. 消化系统保护:对患者消化系统的损伤较小,有助于术后肠胃功能快速恢复。与传统胆囊切除术相比,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干扰和刺激。
3. 手术可视性高:手术可以在直视状态下进行,医生能够清楚地观察胆囊内的情况。这样可以提高结石清除率,准确地去除结石,同时减少对胆道系统的损伤。因为在可视条件下,手术操作更加精准,避免了盲目操作可能带来的胆道损伤等问题。
4. 综合优势: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复发率低、手术恢复快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患者在术后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创伤小意味着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恢复时间缩短,减少了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
四、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手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微创保胆取石术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并非所有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都适合该手术,需要综合考虑结石的大小、数量、胆囊的功能状态、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在手术过程中,要精确操作内镜等器械,确保结石完全清除。同时,对于胆囊息肉患者,要准确判断息肉的性质,避免遗漏病变组织。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结石复发的风险。例如,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适当运动等。
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治疗已经从单纯的胆囊切除向更加注重胆囊功能保护的微创保胆取石术转变。这种手术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在保障患者健康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现代医学发展在胆石病治疗领域的重要成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微创保胆取石术将更加完善,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