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机制与临床表现

文摘   2024-12-02 14:12   浙江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血液疾病。它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都有着极大的威胁。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全血细胞减少综合征。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会不断分化增殖,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然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体内,这种造血功能受到了严重抑制。

临床上,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多无脾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贫血会使患者感到乏力、头晕、心慌等;出血症状可能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内脏出血;发热则可能是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

1. 遗传因素
- 本病有一定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存在对某些致病因素诱发的特异性异常免疫反应易感性增强及“脆弱”骨髓造血功能倾向。这意味着在某些外部因素的刺激下,这些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比如,在接触某些可能损伤造血干细胞的化学物质或病毒感染后,他们的免疫系统可能会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进而攻击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2. 造血干细胞缺陷
- 造血干/祖细胞内在早缺陷,包括量的减少和质的异常。特别是CD34细胞减少程度与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造血干细胞是骨髓中产生各种血细胞的“种子细胞”,当这些细胞的数量减少或质量出现问题时,就无法正常分化增殖出足够的血细胞。CD34细胞是一种重要的造血干细胞,其数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减少得越多,病情往往越严重。
3. 免疫异常
- 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祖细胞;造血微循环支持功能缺陷,均能导致再生性贫血。人体的免疫系统本应保护身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免疫系统出现了错误,把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当作外来的有害物质进行攻击,从而损伤了造血干细胞。同时,造血微环境的支持功能对于造血干细胞的生存和分化也至关重要,如果这个微环境出现缺陷,造血干细胞就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复杂血液疾病。了解其病因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进一步研究这些病因,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