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小记(三)

文摘   旅游   2024-02-27 05:14   德国  

油井和帐篷

我生日那天,按照我的意愿,我们去参观中东的第一口油井。

中东地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地理概念。如果不把伊朗算作中东的话,巴林1931年的油井确实是中东发现的第一口油井。而且,这口油井,是现在唯一一个允许游客随便就能进出参观的油井。巴林是一个没有太深厚历史和遗迹的国家,在我看来,这口油井就是他们境内最闪耀的一个的遗址,毕竟,这一口油井的发现,改变了世界格局,当然,叫遗址也不准确,这个油井直到今天,还在运行,源源不断的出产石油。

巴林油井的发现早于沙特。当年刚建国的沙特,一穷二白,在国际上根本没人重视。沙特独立后,王室想和美国建交,希望美国投资在沙特境内勘探石油,那时候的美国根本不搭理他们。

直到1931年,巴林这一口油田的发现,让当时的大国都意识到,和巴林一水之隔的沙特境内,肯定也会有油田。于是美国主动去和沙特建交,美国加州标准石油公司开始在沙特勘探石油。1938年,沙特第一口油井发现,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油井坐落在巴林南部的沙漠里。说是沙漠,也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沙漠,更像是大片荒凉的土地,有点没有植被的黄土高原的既视感。荒地上零星点缀着还在工作的抽油机以及燃烧石油开采过程中伴生气体的火炬,远远望去,好似科幻大片中世界末日的感觉,苍苍凉凉的又像是一幅现代艺术油画。

我生活的德国,极端环保主义者把自己粘在路上,表示对SUV污染环境的抗议。政客们天天讨论,某个城市的某条街是不是要完全禁止机动车上路来保护环境。6个小时飞机之距离,在巴林的沙漠里,油田的天然气随意燃烧排入大气,遍地的巨型SUV,95号汽油50欧分(3.7人民币左右)一升,和矿泉水一样的价格。如此大的反差,让我感慨,这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嘛。

离开了油井继续往南部的沙漠开,出现了一大片帐篷区。又不像是贝都因人传统的帐篷,这里是几个帐篷是一组,外面有个帆布围起来的围栏。

向导给我们解释说,这,就是当地人的“农家乐”。巴林和沙特人都属于贝都因人。贝都因人是传统的沙漠人,在沙漠里搭帐篷游牧生活。如今巴林由于石油成了很富裕的国家,本地居民也都在城市或者城郊住着自己的小别墅,自然没有人需要在沙漠里搭帐篷了。

可是,为了不忘自己民族的传统,不忘记自己是从沙漠里来的,很多当地人一到周末,喜欢带着一大家人,约着朋友,来这里住帐篷农家乐过周末,忆苦思甜,不忘本: 我们贝都因人是来自沙漠的人。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沙特停止向美国运输石油。基辛格负命访问沙特,同沙特国王费萨尔谈判。基辛格话语里威胁费萨尔: 反正美国是肯定要得到石油的,如果不和平解决,我们也会用其他方法。费萨尔也是一位手段强硬,颇有作为的国王。听到基辛格的这些表态,他就强硬的表态到:“我们贝都因人来自沙漠,我们不在意重新回到沙漠过穷苦生活。” 暗示基辛格,不管什么手段,贝都因人会奉陪到底。

(中东第一口油井)

投胎

“下辈子投胎我要投到巴林,做个巴林男人,或者沙特男人也行,不想卷就躺平也饿不死,稍微卷一卷就能当富翁,能取四个老婆那种”。听完了巴林的社会福利,我酸溜溜的对Max说。

“那你投胎时可长点心,别一不留神走错了,投到巴林富豪家的印巴劳工的老婆肚子里。”Max鄙夷的看了我一眼。

那巴林的社会福利有多好呢?这个福利当然只是针对本地人的。在巴林,本地人口大约占45%,剩余55%是外来劳工。也有数据显示外来劳工占巴林的60%以上。总之,这个社会的一大半都是外来劳工。

在上篇也粗略提过,本地人的最低工资标准是800第纳尔一个月,合2000 欧元,15000人民币左右。男子订婚后,便可从国家免费领取一块地皮用于建房,另外能够从银行获取无息的房贷。当然某些稍微卷一点的“有为青年”,要娶不止一个老婆的话,要给所有老婆同等对待,每人一座房,其他的老婆的房,国家就不管了。每生一个孩子,每个孩子每月有150第纳尔的补贴,合约400欧元,2800人民币。巴林公民如果到国外念书,医保什么的,也是国家给报销,还有部分的生活费。

而相比之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外来劳工呢。这些外来劳工,大部分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菲律宾。每月的最低工资可能只有100第纳尔,干着当地人不愿干的脏,累,苦的活。几个人合租一个出租屋,甚至两个人租一张床。如果能找到工作,就有签证留下,找不到工作,就得回自己的国家。入籍是不可能的,拿到长期签证也只能靠购入房产。一到60岁,就强制必须回到自己的国家。巴林,还有其他海湾国家也一样,对外来劳工的劳动力剥削是赤裸裸的。但是反过来一想,这些外来的打工人,即使在这里这么差的待遇,还是愿意来这里挣钱,因为他们自己的国家能提供的工作机会更少。大部分人都是靠年轻,拼命工作攒钱挣一笔钱,然后回乡盖房,过起自己的生活。

“所以大部分巴林本地人啊,才不管什么民Zhu不Min主的。”我们的向导点评道。“他们和自己的家人孩子一起,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就连欧洲,也没有这个福利水平吧。”

一天晚上,误打误撞到了一个当地人的大市场。看当地人,在微凉的夜风中,或闲庭信步,或坐在咖啡店闲聊,购买各种日常用品。一派祥和。这,不就是普通人向往的人间烟火,幸福安宁的小日子吗。

(商场里祥和美好的夜晚生活)

迪拜,迪拜

巴林小记(二)

巴林小记 (一)

西西环游记
跟我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