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了一个关于我家乡洛阳特色菜系洛阳水席的纪录片。片中以真不同饭店的一位水席老师傅为主人公,讲述了烹饪洛阳水席所需的繁杂的烹饪技巧,之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和恢复盛唐之时的武皇水席的一些故事。
看完之后除了馋家乡菜之外,更多还有感慨,水席真的是一种既有文化,历史也有好味道的一种地方大宴。说历史,水席起源于盛唐武则天之时。洛阳水席的头道菜,牡丹燕菜,传为武皇赐名,这其中还有故事。说文化,水席24道菜,有固定的上菜顺序,在洛阳当地一般是红白大事,宴请宾客一般才吃的大宴,吃一套水席,就能看到洛阳当地民俗的一个缩影。再说滋味,选料广泛,烹饪技巧复杂,汤汤水水,酸辣甜咸,舒适可口。
随之而来, 我脑袋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疑问,我们这么好的水席,为什么不能在世界上像法国大餐一样尽人皆知?
身处欧洲,法国菜也吃过不少的,最出名的像焗蜗牛,法式牛排,鹅肝,卡酥来砂锅也都尝过。好吃吗,当然好吃。吃法国菜也能从中窥到法国乃至欧洲的文化礼仪。
但是我认为,就上面讲到的三点,文化,历史还有滋味,我们的洛阳水席不输法国大餐。当然这里我是以家乡洛阳的地方菜为一个代表举例,中国还有很多一样优秀的地方菜。问题是,我们心中的法国大餐是高雅品味的代名词,而我们的中国地方菜,比如水席,为什么不能也让世界其他国家的人耳熟能详呢?
由此很自然的,我想到了文化软实力这个词。
第一次接触这个词,还是和外国人辩论的过程中。当时这个人说,别看你们中国现在经济在世界影响力这么大,你们的软实力Softpower可不行啊,排名很靠后的。我当时听了本能的非常生气,但是由于之前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也没有找出特别有力的证据反驳他,记得当时自己说了句,我们才不屑于这种你们西方人发明出来的概念和排名。
可是静下心来想想,文化软实力的排名,这里面有没有一点值得我们警觉的,应该深思的地方呢。
软实力这个词,是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提出的,指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及军事外的第三方面的实力。摘抄维基百科的一段话 “硬实力是一国利用其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强迫或收买其他国家的能力,软实力则是“一国透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
这里软实力可以归为文化,以及另外两点都属于政治的范畴。而我认为文化软实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根基。
今天2021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是有目共瞩,国际上谁也不会不承认的。可是文化方面呢。如果你在德国大街上随便拉一个普通人,问他你心中的中国文化是怎么样的。这个人大多会讲到,中餐,炒面,米饭,中国功夫,长城,熊猫。如果是一个有点文化的人,除了这些,他可能还会说,孔夫子,但如果你进一步问他,孔夫子讲过那些话,儒学有些什么思想,绝对是讲不出的。如果是一个青少年,可能还会告诉你,当前很红的tiktok (抖音)是中国软件。
把这些答案汇集起来: 中餐,炒面,米饭,中国功夫,长城,熊猫,孔夫子(只是知道这个名字),抖音.... 外国人心中这些所谓中国文化的东西,这些真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筛选后所能给世人的形象了吗?
我想每个中国人看到,都会说不是的。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至今没有消亡的古文明。这是非常值得探索和骄傲的事情。四大文明中的古埃及文明没有了,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没有了,印度河文明消亡了, 还有其他的一些古文明像玛雅文明,印加文明也都神秘的消失了。只有我们中华古文明源远流长至今。
所以一个如此有历史的独一无二的文明,怎么可以就用上面这些名词就能代替了。
可如果问,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代表又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作为中国人最独特的民族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思考了好多年。只有身处异国,你看到和你不同的其他文化人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往往才会开始思索,自己真正的身份和真正认可的价值观的问题。
最初的时候,我会告诉外国人,我们是美食的国度,我们中国人勤劳勇敢,我们大部分人不信宗教。可是这些,我现在看来,都不是我们中华文化最特殊,最精髓的部分。
中华文明是被农耕文明和儒家学说打上深深烙印的文明。因此相对应的应该是儒家学说所提倡的人格“君子之道”以及农耕文明中遵循的,后来被儒家总结发扬光大的思维方式“中庸之道”。
当然这不是我总结的,是我非常推崇的余秋雨大师总结的,他总结了三点,我个人认为这两点是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精髓。“君子之道”和“中庸之道”。一个是民族集体人格,一个是思维方式。
先说说君子之道。这是儒学所推崇的最高人格标准,也是我们社会道德所推崇的一个人格标准。如果身边有朋友,大家说他人品好,是个君子,那么这个人就会在他的圈子里比较有威望,受推崇。与君子相反的“小人”,往往是比“坏人”,更受人鄙夷的评价。而君子之道中,儒家讲了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又是一点 “君子怀德”。 一个君子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权,但一定是要一个有“德”的人,通俗的讲,也就是人品要好。这也是从小我们中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开始灌输的一个观念,要有“德”。
在德国的前几年,我曾经因为看到和经历和和自己从小以来价值观所不相符的事情而苦恼和怀疑自己的价值观。因为觉得周围人,他们的行为就是我们中国文化里讲的“小人”的行为,却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活的很好。我是不是也要像他们一样的举止行为呢?
现在看来,两个不同的民族,价值观不同是正常的事,这也就是我苦恼的根源所在。那段时间什么开始学习一些“小人的伎俩”,想着用一些小手段去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我发现,我变成了一个不快乐的人,整天脑子里就是想着自己的小计划,还有别人做了什么我要怎么报复回去。当时还没有把自己的不快乐与价值观联系起来。
现在看当时的行为,却豁然开朗。“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那时候的我变成了一个“长戚戚”的人,因为我开始怀疑和抛弃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身上从小培养的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君子之道”。一个人去做和自己价值观相悖的事情,他自然会不快乐,会多忧虑,会长戚戚。
所以身处另一个文化,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了解,认识甚至堤防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但是一定不能摒弃自己民族的价值观。因为君子之道,使我们中国人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民族最重要的集体人格。
然后看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农耕文明的特点,因为最初的农耕文明,是靠天吃饭,是温和没有侵略性和不极端的。世界上另外两种文明,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都是有侵略性,也有容易走极端的特点。
曾经的两河流域,如今中东伊拉克火药最足的地方,就是因为宗教极端主义盛行。
中国人思考问题潜意识里都有“中庸”和“不极端”的特点。也许正是这一特点,不走极端,才让中华文明成了唯一没有灭绝的古文明。
联想最近疫情下,西方世界普遍爆发的游行,反对疫情强制封锁措施。我觉得,除去政治制度不谈,这在我们中华文明里是不会发生的事情,因为中华文明不走极端,中国人也不会为了追求一时极端的自由去做这种不符合长远和集体利益的事情。
以上两点,君子之道和中庸之道才是最应该被记住和传播的中华文化的精髓。
那接下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么值得骄傲的探索的中华文明,在当今世界如何去提升我们的文化渗透力和感染力呢?如何去做,才能让我的洛阳水席与法国大餐一样尽人皆知,富春山居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深入人心,更多中国作家的作品被其他文化所阅读所肯定?
硬实力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弱国无外交,弱国也自然无文化软实力。如今我们的经济和军事硬实力都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水平。余秋雨先生讲过,国家是山,文化是山上的云,文化是比国家更广阔更深远的一个概念。如何去提升我们的文化感染力是值得当代炎黄子孙思考的一个命题。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华文化的“君子之道”和“中庸之道”能像西方价值观里的“自由,民主”一样在全世界深入人心;不仅有好莱坞大片,也能有更多的“中国大片” 在世界各地获奖放映;我们的洛阳水席能像法国大餐一样让全世界人竖起大拇指。那才是中华文明继古中华文明,大唐之后的另一个新高度。
End
作者简介:西西,河南洛阳人,现居德国汉堡,微生物学女博士。喜欢世界各地自助游。关注我,用最真实的视角带你深度看世界。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