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小记(二)

文摘   旅游   2024-02-23 05:43   法国  

巴林游记的第一篇碎碎念了这次旅行的主观意图,并未介绍太多巴林的情况。这篇就讲讲在巴林的一些观察。随后还会有第三篇巴林游记。

埃及人向导

这次旅行是从旅行社订的套餐游。套餐还包括一个讲德语的向导。

接机的司机交代,向导会在落地第二天的上午十点来酒店和我们见面,介绍巴林的注意事项。

第二天吃完早饭来到酒店大堂,一位阿拉伯样貌的干练中年男子从大堂的沙发站起来,开始用德语冲我们打招呼。这肯定就是我们的向导了。

虽然当天的温度也有20多度,对欧洲过来度假的人来说,绝对是夏天的温度了。我们的向导却穿了件薄棉服。我心里默默想,也许对当地人来说,这真的是冬天,冷的不行了吧。

向导介绍了一些巴林的基本情况,提到这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产石油,中东的第一口油井就是这里发现的,治安很好,犯罪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我就随口问了句:“那当地普通人的平均工资有多少啊?”

“本地人啊,每月最低工资至少800第纳尔 (约合2000欧元)。”

又提到连接沙特的跨海大桥。我又好奇:“巴林人和沙特人关系怎么样?”

“我们是兄弟。我们关系很好。”向导很确定的说。

“哦。”我应了一声。心里想,这原来是个富裕的巴林本地人呀,大概在旅游业工作也只是为了有个工作不无聊,并不是谋生手段吧。

两天后,向导带着我们和几个德国人一起去参观中东的第一口油井。又聊起了巴林本地人口构成和生活情况。巴林有很多东南亚以及非洲过来的打工者,和迪拜类似,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待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海湾国家,东南亚和非洲过来的务工者,过着二等居民一样的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大概占巴林人口的55%,他们的工作条件往往很艰苦,有工作才能有签证,没有工作就只能回家了,比如建筑工地上工作的外来打工者,最低工资可能才只有每月100第纳尔(250欧元)。”向导介绍说。

“您是不是埃及人?”后面一个年长的德国人问道。

“嗯,我来自埃及。”向导一句带过。

“原来向导是埃及人啊,为什么第一次见面介绍,要说自己是巴林人呢。”我小声嘀咕道。

其实心里也有了答案。但是也并没有因此对我们的埃及向导有任何负面看法。漂泊在外的打工人,都不容易呢。

  

(巴林总人口过半是外来劳工,第三篇会详细聊聊石油土豪地区的外来劳工)

沙特阿拉伯的后花园

来之前就听一个朋友说。巴林是沙特的后花园,是沙特人过来喝酒享乐的地方,某颜色产业,是当地的一个很重要的产业,很多东南亚的女孩子过来打工。

过来了解了下,还真是这样。一改我对海湾国家的刻板印象。

首先第一晚落地,在路上见到了很多沙特牌照的车。见到的第一辆沙特车,我还好奇,这是哪国的牌照这么好看,上面印有一棵椰枣树。后来看到牌照边边上的"KSA"三个字母,便顿悟是沙特了, KSA就是“Kingdom of Saudi Arabia” (沙特王国)的缩写。

巴林是阿拉伯半岛旁边的一个小岛。与沙特阿拉伯通过一条跨海大桥相连,这条大桥就以沙特阿拉伯的前国王命名,叫做法赫德国王大桥。

沙特阿拉伯,世人皆知,是极其保守的伊斯兰瓦哈比教派国家。瓦哈比教派是比逊尼派更加保守的派别。比如,沙特在2017年才允许女性开车, 瓦哈比教派认为音乐是罪恶,沙特很长一段时间在公共场合都是禁止播放音乐的。更不用说酒精这种东西了。

但似乎这些清规戒律只有在沙特境内才需遵守,或者说,只要在沙特境内遵守了,就还是一个好的信徒。穿越了法赫德国王大桥来到了相对自由的巴林,便可以尽情玩乐。租车行的人交待说,在巴林晚上开车要小心,因为会有很多喝醉了的沙特人在路上乱开车。巴林虽也是伊斯兰教国家,但是在海湾国家里是最为开放的,在固定的地点可以买到酒。国家对酒精饮料征收125% 的重税,在欧洲随随便便十几欧的一瓶葡萄酒,在这里都能卖到一百多欧。不过对于富裕的沙特人来说,这也就不在话下吧。

酒色穿肠过,神明心中留。穿过了法赫德国王大桥回了家,周末一切“罪恶”都可以被遗留在巴林,明天,就又是一条世界我最富的好汉呢。

(连接沙特和巴林的法赫德国王大桥)

(在巴林和沙特边境停的沙特车。和迪拜遍地的超跑不同,巴林和沙特人更喜欢巨型SUV和皮卡)。

西西环游记
跟我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