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古称 “黄州”,来到此地,自然想到苏轼。哀怜他的被贬,欣赏他的才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唯美词句,意境绵长,朗朗上口,千古绝唱!
苏轼(1037.1.8~1101.8.24),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在此寓居4年多,创作了诗词文赋130余篇。
2024年11月12日,我们首先来到遗爱湖公园。这里原本是黄冈一座自然湖泊,曾荒草丛生,无人问津。后经治理改造,开辟为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因苏东坡在黄州作《遗爱亭记》,故取 “遗爱” 之意名之。
公园大门
遗爱湖公园占地面积5.0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94平方公里,环湖岸线29公里。湖面开阔,波光粼粼,湖岸蜿蜒,浑然天成。
园中建有12个景点,集苏东坡诗、词、赋之佳句,采遗爱湖形、景、物之灵气,分别命名为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江柳摇村、幽兰芳径、水韵荷香、大洲竹影、霜叶松风、平湖归雁。其中,遗爱清风为开篇之作,内有苏东坡纪念馆、苏东坡雕像、文化长廊、音乐喷泉、遗爱亭等。
历时12年打造的遗爱湖公园,工程浩大,内涵丰富。它不仅展现了东坡文化的影响力,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元素,如春夏秋冬、松竹梅兰、风花雪月等,正所谓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公园免费,可以骑车。我和太太去路边扫了两辆小黄车,悠闲地在里面转了一下。走走停停,拍照赏景。
太太留影
驻足湖畔
公园中一群小朋友在跑步,像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有的小女孩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说实话我都有些心疼。好在有老师在身旁随跑,并不断地给予鼓励。
少年强则国强,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吃苦耐劳,挑战自我,应当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东坡赤壁是黄冈旅游的重点,必打卡之地。东坡赤壁,又名 “黄州赤壁” “文赤壁”,位于黄州古城西北公园路。断岸临江,崖石赭赤,屹立如壁,故称 “赤壁”。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苏轼贬黄州时写有赤壁二赋等,使赤壁名声日振,清康熙末年遂更名为 “东坡赤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赤壁,也称 “周郎赤壁”,这儿才是当年 “赤壁之战” 发生的地方,现开辟为 “三国赤壁古战场” 景区,位于现赤壁市境内。文武两赤壁,相距百余公里。
由于历史上长江多次改道,在东坡赤壁现已看不到 “大江东去浪淘尽” 的壮丽景象,但景区内仍是风景如画,鸟语花香。
东坡赤壁
进入景区
鸟语花香
游人不多,一声 “你好”,差点打断了我的拍摄。有位姑娘走过来,想请我为她和闺蜜拍个合影。举手之劳,稍等,莫急!
拾级而上,依山而建的亭台楼阁,布局均衡,连延起伏,大小匀称,高矮得当。所保存下来的诗词弥足珍贵,碑刻更已成为国宝。
留仙阁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取坡翁长留阁中之意。阁中嵌有刘墉题跋的《东坡笠屐图》、杨守敬书写的《留仙阁记》、范筠所作的《东坡游赤壁图》等书画石刻。阁前苏轼亲书的《乳母任氏墓志》极为珍贵。
《东坡笠屐图》中苏轼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踏木履,形为 “田夫野老”。可见苏轼被贬黄州时期,“与渔樵杂处” 的生活窘境。
留仙阁
二赋堂始建于清康熙初年,同治七年(1868)重建,因堂内刻有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青瓦黄墙,平房结构,内为前后二厅,占地约150平方米。门前有一小庭,有古树数株,布置有石桌石凳,可供游人休息。
门前小庭
“二赋堂” 三字为李鸿章题写;堂内正中立有清人程之桢、民国人李开侁书写的二赋大型木壁,并嵌有杨守敬、徐世昌、程明超等人的书法石刻;堂前楹联为黄兴所撰。
二赋堂
苏轼书法丰腴跌宕,具天真烂漫之趣,历来为人欣赏。清光绪十六年(1890),黄冈知县杨葆初(字寿昌)因景仰同乡前贤苏轼的书法,委托著名鉴赏家杨守敬择其诗、词、赞、牍手稿精品,编成《景苏园贴》六卷并勒诸于石。1925年萧耀南以重金购回即将流失海外的全套石刻,一代国宝得以幸存。
碑阁中收藏陈列了这些石刻,共126块,集苏轼书法帖之大成,“碑阁” 也因此而得名。
苏轼书法
阁中环视
走进东坡祠,正中是苏轼坐像。一幅对联对其作出了准确评价:“纵横百家才大如海,安坐一室意古于天”,横批 “千古风流” 为米芾所书。
东坡祠
苏轼坐像
堂后利用各大小空间,展陈有关苏轼的介绍及诗词、书画作品。
黄州寒食帖(复制品)
《寒食帖》书于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到黄州的第三年所作。这幅书法作品在历史上影响力极大,是继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后的 “天下第三大行书”。原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东坡是一颗文化巨星,在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均有建树,在交友及日常生活中亦经历丰富。这些故事书之竹帛,传于人口,生动有趣,颇具哲理。
金山寺名僧佛印,远近闻名,修养极深,苏轼不以为然。一天,佛印问苏:“学士看我像什么?” 东坡戏答:“禅师像狗屎,骗几个香火钱而已!” 佛印淡然一笑。苏东坡随即问:“禅师看我像什么呢?” 佛印说:“我看你像佛祖。” 苏东坡将此事告诉了苏小妹,小妹说:“大哥你输了!禅师心中有佛,故所见皆佛;大哥心中有狗屎,故所见皆狗屎。禅师心静,大哥心秽。” 苏东坡听后,惭愧万分。
展出空间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琴诗》)。苏轼的这首诗,通过提问来思考艺术产生的主客观条件,既有意境,又藏禅机。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东坡寓居黄州定惠院所作,表现出词人虽遭厄运却不苟流俗的心境。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这首词是元丰七年(1084),苏轼在离开黄州的路上,游泗州南山(今安徽泗县)时所写,寄寓了作者清旷的生活态度。
栖霞楼
栖霞楼,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原楼背山面江,每当日落西山,晚霞染红江面,映照楼身,如霞归栖,故得名 “栖霞”。现楼为解放后重修。楼高三层,内壁嵌有苏东坡书法石刻,楼额由当代著名作家茅盾亲题。
园中还有不少小景点,也非常值得一看。亭台楼阁古朴典雅,内涵丰富;自然风光静谧清新,梦幻迷人。置身其中,不忍离去。
苏轼一生屡遭坎坷,坐牢,被贬,遭骂,甚至流放。但他始终信念坚定,坦然面对,专做有利于社会、造福百姓之事,如治水修堤、兴办书院等。
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无职无权,且生活拮据,仍关心国家大事。元丰四年(1081),种谔领兵大破西夏,捷报传来,他喜极而作《闻捷》《闻洮西捷报》,欢呼 “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荣。”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此感叹鲜明地表达了苏轼对金钱、物质的立场和态度,也是他人生观、价值观的自白,是其 “循礼无私”、做人做事的依据和根本。苏轼的这份情怀,正是今人所欠缺的,也是最为珍贵的。
“顺境不能贪,逆境不嗔恚。” 风云变幻,一腔豁达能撑过多少风雨如晦。人生无常,困境不过是磨砺心智的序曲。平和正直,坦荡无私,才是为人处世之必须!
离开东坡赤壁,前往赤壁市,17点到达。晚上在 “赤壁小镇” 吃臭边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