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筝美名扬,十笏园里品书香

民生   2024-08-28 14:51   北京  
2024年7月11日,我们从威海到达潍坊。入住富华大酒店B,条件不错。稍作休整,便去了风筝博物馆和十笏园。两处都在市内,开车很方便。

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被称为 “世界风筝之都”。潍坊风筝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风筝专业博物馆,建于1987年,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据说,其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的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巨龙,遨游长空,伏而又起。可惜,仅凭外观,未见其详。

在这里可以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琳琅满目的展品,千余只筒式、板式、硬翅、软翅、串式风筝精品及大量文物资料,展现了从公元前5世纪 “鲁班风筝” 至今的中外各式风筝。中国风筝题材广泛、造型优美、绘画精细、色彩艳丽。外国风筝构思大方、造型夸张、色彩对比鲜明、注重飞翔性能。全称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名副其实。

潍坊风筝博物馆

走进大厅,一只只巨型风筝悬在高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镂空的圆眼散发出炯炯的 “光芒”,长长的尾巴活似一条条富有生机的彩色飘带。

周边走廊上坐着些闲散的游客,家长带着孩子吃着零食,喝着饮料,一些人在大厅中央不停地拍照。我趁人少时,先抓紧为太太拍了一张,并赶紧摄像,记录下这壮观的场景。

大厅正面,巨龙遨翔。
大厅四周,宽敞明亮。

大厅一角,雕塑《放飞》。

一楼有4个展厅及多功能厅、表演室、文创商店,二楼有文创工坊、数字互动空间、VR体验乐园、VR沉浸式影院等。整个建筑规整、严谨、实用,各展示空间用走廊相连,方便游客参观。

中国是风筝历史最古老的国家,风筝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各国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编入《中国科学技术史》。潍坊是风筝的主要发祥地,宋代已普及民间。在延绵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风筝在军事、体育、娱乐、艺术、科技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放风筝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的一项群众性体育娱乐活动。
什么叫风筝?现代人定义:“风筝是用线牵引控制,借助风力在空中飞行的人造物体。”
关于风筝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帆船、帐篷说:传说禹时人们已经能很好地利用风力,借助风力进行农田灌溉,利用风帆在水中行船。人们受风帆和风刮帐篷的启发制造了风筝。斗笠、树叶说:据说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正在耕作,忽然,一阵狂风吹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子抓住了系绳。恰巧这绳较长,斗笠便在空中飞舞。农夫觉得有趣,以后经常给村民表演。飞鸟说:从历史记载和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以飞鸟形态居多,因而人们得出结论,最早的风筝是受飞鸟启发。
风筝样式

风筝起源于中国,世界公认。普遍的说法,最早的风筝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虽未 “成功”,但不可否认这是世上最早的风筝。之后,鲁班加以改进,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做成喜鹊的样子,称为 “木”,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墨子·鲁问篇》中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后人便认为鲁班是风筝的创始人。

鹞及鸢都是鹰类猛禽,中国古时南方一般把风筝叫做 “纸鹞”,北方把风筝叫做 “纸鸢”。这是因为风筝较早的造型是用绢或纸做成鹰,放飞时真的像雄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有首古诗家喻户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纸鸢即风筝。

风筝最初多用于军事,“四面楚歌” 即是一例。公元前202年,刘邦集中韩信、英布、彭越等40万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这时项羽兵力不足10万,粮草也快吃完了。为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命人用牛皮制成风筝,敷上竹笛,夜晚放到空中,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楚军听到了乡音,思念起了故乡,于是斗志涣散,一败涂地。项羽穷途末路,最终落了个霸王别姬、自刎江的结局。

四面楚歌

又如,公元前200年,韩信与陈豨合谋反汉,想挖地道至未央宫。为了测量距离,命人做了一只风筝,状似蝴蝶。顺风放至未央宫上空,一边放线一边计量。因此,有人认为韩信才是风筝的真正发明人。

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也有巨大贡献,利用风筝测量风力风向,进行气象研究;风筝加火药进行航天飞行试验,不失为一个伟大的事件;莱特兄弟首创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在风筝的启发下问世的;富兰克林也是一位风筝爱好者,他曾多次利用风筝进行雷电试验,并发明了避雷针,等等。

该馆还介绍了风筝的沿革发展、风筝流派的形成、潍坊风筝十一家、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成立、世界风筝都的诞生、潍坊国际风筝会等。风筝是潍坊的象征,是潍坊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

大圣迎宾

美丽的梦

走廊也值得一提,橙色的立柱、边框,白色的屋顶、围墙,典雅大气,古色古香。上悬五颜六色的各式风筝,下嵌《三国》《西游记》等人物绘画,均呈风筝状,线条优美,形象逼真。既有历史文化之丰厚滋养,又可作为平面艺术驻足欣赏。

美丽走廊

《三国》人物
《西游记》人物
卫生间里,再现风筝。

离开风筝博物馆,将近下午5点,再去十笏园,开车不足10分钟。十笏园是一座藏在城市中的优雅园林,既有北方园林的浑厚凝重,又有南方园林的柔美动人,被誉为 “鲁东明珠”。

十笏园,又名 “丁家花园”,位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这里是历史文化街区。国保单位十笏园久负盛名,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小,时人喻之 “十个笏板”,故得名。

街区小店,一字排开。

十笏园建于明代,原是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顺治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后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光绪十一年(1885)改建为私人花园。

如今,这里亦称 “潍坊十笏园博物馆”,AAAA级景区,全年09:00—19:00开放,18:00停止入园。

花园正门,参观入口。
潍县丁氏自明初迁入,经几代人勤俭持家,励精图治,终成名门世家。以经营首富、诗书传家、乐善好施、筑园汇文而闻名,为该县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潍县志稿》记载:“……既为丁氏所得,辟以为园,楼台池馆之胜,为城中诸园之冠”;“达官、名仕、骚人、墨客过潍者,无不以得游斯园为幸。”
徜徉于十笏园中,既可领略北国小园 “饶水石之胜” 的匠心独运,也可通过丁家五百余载跌宕起伏的家道兴衰,打开一扇了解古潍县人文历史的窗口。

走进园中

丁善宝善诗爱画,尤喜古建园林。他特邀亲朋精巧设计,在小小庭院内,建有楼、台、亭、榭、书斋、客房等,曲桥回廊相互连接,鱼池假山点缀其间,小巧玲珑,匀称紧凑,集中国南北园林之美于一体,从古朴秀丽中求其高雅别致。
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飏钓丝。荷叶染衣花照眼,令人错认铁公祠。” 此为清代诗人白永修游 “十笏园” 时,对其诗情画意的描绘与赞誉。

秋声馆
秋声馆,取欧阳修《秋声赋》而名。前出抱厦并有坐凳栏杆,为留客下榻之所。白日观景,夜晚听声,留宿于此,岂不享受?又怎能无动于衷?动而愈出,佳作集成。园林斗酒诗百篇,至今歌吟不绝弦。
晚清名人康有为曾下榻十笏园,赋《题十笏园》诗一首:“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面?)立红荷。我来桑下几(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

诗中到底是 “”,还是 “面”?是 “几”,还是“凡”?是景区介绍有误,还是网上以讹传讹?再或者,“面”、“凡” 为后人所改?为谁纠错?咱学识太浅!

园中展板,相关介绍。

另外,除白永修、康有为外,近现代文化名人也时常留宿十笏园,如张昭潜、傅丙鑑、王瑞麟、陈从周等,并留有佳作。篇幅有限,详情不述。

深柳读书堂
原为课子授书之处,取名出自唐代诗人刘慎虚诗《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句,主人借用为书塾名称,表示深深柳荫中的堂屋正好读书。

颂芬书屋
颂芬书屋为治学之所,厅内雕梁画柱,细致精美,书房外雅气十足,诗情画意。

春雨楼远观(来自网络)

春雨楼近景
此楼为三开间七檩庑殿式建筑,建于1885年。楼门抱厦出廊,辅以坐凳栏杆。取名 “春雨楼”,系借宋代诗人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名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它虽建于清代,但又取宋代建筑特点,雨天登楼,窗外一望,别有雅趣。“春雨楼” 三字由曹鸿勋手书,他是潍县有史以来第一位状元。
砚香楼

砚香楼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结构为二层、两开间五檩,硬山顶。楼前有月台,圆窗方台,古色古香。楼上门窗外有前廊,设栏杆护之。砚香楼是原园主人藏书和读书之所,其名借唐代诗人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重” 之句。

站在楼上向前望去,“崖壁假山,飞瀑流泉,藕塘蓬蒲,莲叶田田”,十笏园全貌尽收眼底。各地书画家经常聚会于此进行交流。有诗云:欲醉春雨楼,砚香十笏堂。桥通四照亭,漪岚小沧浪。

四照亭,取其四面阳光普照之义。亭柱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亭前对联:“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四照亭

十笏园山水之美,园林之妙,含蓄曲折,引人入胜。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一步一景,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自然清新、淡雅宁静的情调,通过人工与自然、大与小、虚与实、藏与露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把控,经过取舍加工,再现典型而抽象的特征,整体效果体现得淋漓尽致。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真乃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园中除了房屋、建筑、回廊、亭榭,就连一门一窗、一瓦一砖,都十分讲究,绝不将就!

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对 “花园” 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更富文化内涵和意境。
十笏园客厅 “十笏草堂” 匾额由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所书,舟亭门楣上 “涛音” 二字则为清代书法家桂馥乾隆进士)手迹。园中最多的名人题刻,是在潍县担任7年县令的郑板桥作品,如假山半山腰的风雨亭内的壁间,嵌有郑氏书画石碑三通,回廊墙壁嵌有其书画石碑多块,“稳如舟” 小亭北门对联 “雷文古鼎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也是郑板桥所书。

石碑处处,板桥书法。

离开十笏园,回酒店前在对面的 “富华·潍坊美食文化城” 吃晚餐,除菜品、主食外,要了两碗特色粥,有滋有味,吃着舒坦!
2024年7月11日,潍坊晚餐。

京城晓星
往事回忆,自驾旅游,社会广角,摄影交流,愿与各位好友切磋共勉,携手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