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去海南3——古隆中三顾茅庐,米公祠书法静赏

民生   2024-12-14 07:42   海南  

“三顾茅庐” 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连小学课本里都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汉宗室后裔刘备欲成就一番霸业,但缺乏有远见卓识的谋士辅佐。此时,刘备驻军新野,经徐庶(字元直)推荐,得知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于是决定拜访请其出山。三次前往,终如愿以偿。

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诸葛亮深受感动,答应出山相助。他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先取荆州,再取益州,与孙权建立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继而图取中原。此战略构想,即著名的《草庐对》(后人改称《隆中对》)。之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军师,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时,诸葛亮隐居卧龙岗,年仅26岁

那么,卧龙岗所在何方?是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虽说两地相距不远,但也有300里之遥。

2019年1月3日,我曾发过一篇关于南阳的游记,其中提到:“南阳卧龙岗景区,位于城西4公里处。古南阳人为了纪念诸葛亮,选此为卧龙岗,建武侯祠,供后人敬仰。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已有1800多年历史。随着史料的不断发现,又一说为诸葛亮躬耕于今襄阳市的古隆中。但南阳的武侯祠同样具有历史纪念意义,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全国诸葛亮祠庙中建立最早、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武侯祠。

时隔6年,2024年11月10日,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襄阳的古隆中。究竟哪里才是真正的卧龙岗?两相比较,一探究竟。

古隆中石牌坊)

古隆中景区距襄阳城西约13公里,群山环抱,松柏成荫,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古迹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有石牌坊、躬耕田、小虹桥、隆中书院、武侯祠、三顾堂、诸葛草庐、滕龙阁、孔明琴堂、老龙洞、三国古村寨、孔雀园、牡丹园等。

我们先坐摆渡车(老年人免费)到石牌坊,稍停,周边转转,再乘观光车(60元/人)去往各景点。

游客中心

观光车路线图

石牌坊(背面)

牌坊上方的 “三代下一人” 是对诸葛亮的高度赞誉,称其为夏、商、周三代之后的第一人杰。古人认为,夏商周及其以前的人忠厚贤良,三代以后人心不古,而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功勋盖世,其德行、谋略和才华出众,故获此殊荣。

两旁门柱上刻有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的对联。伊尹是商汤佐臣,吕尚是周代齐国始祖,萧何是西汉第一任丞相,曹参是西汉大臣,这里说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指挥调度从容镇定,连萧何、曹参都显得逊色,进一步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

周边风光

观光车第一站应该是武侯祠,因为三顾堂门前正好有演出,司机让我们先去观看,好在武侯祠就在旁边。

古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来此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建基立国、北伐中原,令刘备茅塞顿开。

情景短剧《三顾茅庐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三顾茅庐所在地。其外泽清荷香,林茂竹修。传说,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拴马的古柏至今耸立门前。其内金匾银对,古碑林立,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

隆中对

屋内展出有三幅漆画,分别是 “元直走马荐诸葛”、“三顾茅庐”、“隆中对策”。情景细腻,人物逼真,就连马儿都随其主人似有表情流露。

三顾茅庐

第一次,刘备带关羽、张飞去拜会诸葛亮,不料诸葛亮出远门了,只得失望而回。不久,刘备等三人冒着大风雪去,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去了。张飞十分生气,在一旁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还说希望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复兴汉室。过了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劝阻,张飞也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不来就用绳子绑来,刘备责备了张飞后,带着二人再次出发。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等到他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此 “三顾” 也!

武侯祠始建于东晋,兴废频仍。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观察使蒋兴芑移建于此。这座位于山腰祀奉诸葛亮的祠宇,呈四进三院层台式建筑结构。

武侯祠

祠内有一 “志铭功德” 碑 。民国二十一年(1932)冬,蒋介石巡视鄂北,来到隆中。感念诸葛亮鞠躬尽瘁之孤忠,崇拜先贤之忱与保存古迹之心油然而兴,捐资重修了武侯祠、三顾堂,并新建了铜鼓台、荷花池等。

我想,蒋介石此时的心情一定是百感交集。他不仅只是为了保护文物,而是思虑着谁才是自己身边的诸葛亮?戴季陶?张群?陈诚?还是布雷先生?

诸葛草

诸葛草庐坐落在林不大却茂密的隆中山东南麓,周围松篁交翠,草木蒙翳。当年,诸葛亮躬读隆中时即寓居于此。看来,这里才是真正的卧龙岗!

古隆中不仅有丰厚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也美不胜收,山林葱郁,溪水潺潺。特别是老龙洞一带,小桥流水,廊道蜿蜒,不时还有人工雾气喷出,宛如仙境一般。

随着空中飘来的一阵阵小喇叭的介绍,我们来到诸葛食府,要了份诸葛烤鱼,味道鲜美,量足够。此外,这里还有刘备烧鸡、孔明菜炒肉丝、襄阳小酥肉、襄阳杂烩锅仔等,都颇具特色。当地美食当属牛杂面,够味儿,但太麻!

诸葛食府

在古隆中游览了3个多小时,下午两点去往米公祠,约15公里。

米公祠,为纪念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原名 “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清重建、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帖45碣,其它碑刻145碣。

米芾1051~1107),祖籍太原,迁居襄阳。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 “宋代四大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公祠远眺

米公祠大门为四柱三间七牌楼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综合了鄂西北历史传统建筑风格,又将名人文化和当地民俗民风有机结合起来。

祠堂庭院清静,碑石林立,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

局部示意图

祠堂庭院(拜殿)

拜殿是米氏后裔每年正月十五日祭拜祖先的地方。米芾自画像高悬正中,两边的 “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 是同时代好友张大亨对他的评论,画像上方 “颠不可及” 为其二十三世孙米初传所题。

拜殿正中

宝晋斋修建于同治五年(1866)春,为典型的天井四合院建筑,是米芾的书房,收藏的大多是晋朝名人书画,现陈列有王羲之及苏、黄、米、蔡的法帖、书札、有关米芾轶事的故事图画,以及米芾父子书法石刻拓片等。静心细品,大饱眼福,鉴赏比较,亦属难得。

苏轼墨迹

黄庭坚墨迹

米芾墨迹

蔡襄墨迹

我不懂书法,写字也差,太太比我强很多,她认为还是米芾的字漂亮!

米芾书法1

米芾书法2

米芾书法3

参观之余,感触颇深。米芾的书法或刚劲挺拔,或飘逸潇洒,点横竖撇捺间,尽显书法艺术的深邃与精妙。从甲骨文的古朴神秘,到行草隶篆的多元流变,每一种字体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线条与结构,情感与精神,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墨香四溢,熠熠生辉。米芾书法独特而迷人,对中国文化贡献巨大,为世人所敬仰!

告别了米公祠,又去往盛世唐城,宏伟漂亮,下篇再表。

链接:2018去海南2——河南南阳

京城晓星
往事回忆,自驾旅游,社会广角,摄影交流,愿与各位好友切磋共勉,携手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