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居住于此,更名 “静园”,寓意 “静以养吾浩然之气”。其实,静园并不静,只是静观时局,伺机而动,以求复辟。
爱新觉罗·溥仪,字曜之,号浩然,1906年2月7日生,醇亲王载沣长子,3岁继位,由其父摄政。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仍居紫禁城(今故宫),享受民国临时政府清室退位优待条件。
溥仪本来是要把天津作为留洋的跳板,但无论是西洋还是东洋,都拒绝他的 “国君” 身份,于是留了下来。此时的溥仪,政治思想较为成熟,可独立支配个人言行,一直为实现复辟寻找时机。
文绣,清朝大臣、满洲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出生于北平方家胡同。
就在这帧写有 “端恭之女鄂尔德特氏年十五岁” 字样的照片上,溥仪画了一个铅笔圈,决定了她的命运。
溥仪在天津蛰伏7年后,1931年发生 “九·一八事变”,在日本人的操控下,他离津出关,做了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定都新京(长春),年号 “康德”。
伪满时期,康德诏书。
1959年12月4日,接过获赦证书。
静园主楼内设有会客厅、饭厅、书房,溥仪、婉容、文绣卧室,供奉列祖列宗的奉先堂、佛堂及存放珍宝、书画的库房。
大餐厅是溥仪宴请宾客的房间,各式政客、军阀、遗老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溥仪常与他们商讨时局,谋求复辟契机。平日里,这里便成为溥仪与婉容共舞之处。他们听着留声机,享受着静园的闲暇和惬意。年轻的溥仪在这儿度过了前半生最为自由的岁月,尽早实现 “复辟大业” 和安逸享受 “寓公生活” 充斥着溥仪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小餐厅为溥仪与后妃用膳之处,溥仪和婉容经常在此共进西餐。溥仪二妹韫龢在日记中写道:“溥仪在天津时,喜欢和婉容同去起士林用西餐,很喜欢那里的冰激凌杨梅冷饮。” 小餐厅见证了溥仪与婉容难得的温柔与甜蜜。
议事厅
就在溥仪心猿意马之时,日本贵族水野胜邦密访溥仪,赠予一把题诗为 “天莫空勾践,时非无范蠡” 的日本折扇用以暗示。溥仪顿觉复辟有望,于是决定铤而走险。
离津出关,前排左二为溥仪。
文绣房间在一楼。在津期间,文绣不愿溥仪投靠日本人,力劝几次无果,反遭溥仪反感。在溥仪的冷落和婉容的排挤下,于1931年8月私离静园。
之后的两个月,文绣不顾家族的反对和指责,也不理睬溥仪所聘律师提出的和解方案,向天津地方法院起诉,10月正式与溥仪离婚。
文绣房间
婉容书房里有架钢琴。出身名门贵族的婉容从小就接受琴棋书画的熏陶,并弹得一手好钢琴。在天津期间,她同样因溥仪的性无能而心中苦闷,为排遣烦恼,常以钢琴为伴。
溥仪卧室
溥仪卧室,为溥仪起居、休憩之处。溥仪在津期间,外出时常穿着考究的英国料子西服,头戴礼帽,手提文明棍,戴着德国蔡司眼镜,浑身散发着古龙香水和樟脑精的混合气味,俨然一副外国贵族的模样。但溥仪内心还保留着强烈的封建意识,他认为 “夫妇关系就是主奴关系,妻妾都是君王的奴才和工具”,复辟才是他的唯一兴趣。
溥仪书房,为溥仪阅读、沉思之处。他经常阅读《顺天时报》和《大公报》,关注时局和舆论动向,寻求复辟时机。同时,他也不忘享受西方生活,去利顺德跳舞,去英租界打高尔夫,在静园修网球场…… 这些高端消费的经济来源,大部分来自溥仪从宫中运出的古玩字画。
婉容疯了,文绣走了。溥仪为了摆脱日本人想选一日本女性为其新妃的企图,也为了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摆设,1937年4月6日将谭玉龄(原姓他他拉氏)选入伪满皇宫,册封为 “祥贵人”。1942年8月13日,她香消玉殒,年仅22岁。
1943年日本人以 “补谭玉龄之缺” 为由,让溥仪再选一位日本女子为妃。溥仪执意选择年龄幼小、文化程度底、容易控制的女子,选中年仅15岁的李玉琴,册封为 “福贵人”。1945年8月,伪满州国垮台时,她被摒弃在通化大栗子沟。1957年与溥仪离婚,后再婚。2001年4月21日,因病去世,终年73岁。
溥仪最后的妻子李淑贤(1925~1997),汉族,出生于杭州,1942年到北京谋生,是一名护士。1962年与溥仪喜结良缘,共同度过了5年的美好时光,1997年6月9日病逝。她比溥仪小近20岁,晚去世30年。
三层回廊,随侍值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