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墨,作为中国传统制墨工艺中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诞生于上党地区,五龙山、雄山一带的油松是制作“上党碧松烟”的珍贵原材料,故而又被称为“上党碧松烟” 。
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收到地方官吏张司马赠送的潞墨后,诗兴大发,挥笔创作《酬张司马赠墨》。“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这些诗句,生动展现出潞墨的珍稀与非凡。潞墨的注册商标“上党碧松烟”就源于此诗灵感。李白的大名让潞墨声名远扬,也赋予它别样的浪漫气息,自此,潞墨成为文房珍品中备受瞩目的存在。
隋唐时期,制墨行业备受重视,官府专门设立工厂进行生产,而上党区所在的潞州,便是当时制墨的核心产地。宋代学者苏易在《文房四谱》中提到“上党松心为之尤佳,突之末者为上”,有力地证明了用上党松心制作的墨品质卓越。那时的潞墨,质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质地细腻,光泽如漆,坚硬似玉,纹理独特,香气持久,堪称墨中精品。
潞墨历经千年风雨,走过兴起、衰落、失传的坎坷历程。令人欣慰的是,非遗项目传承人李岳峰、李云步父子致力于挖掘传统文化,依照古法,经过无数次的研究与试验,终于让潞墨重焕生机,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续写这千年墨香的传奇。
日前,记者来到李云步的店里时,看到了整整一面墙满满陈列的都是李云步自己制作的毛笔和墨汁。每一款墨汁,每一支毛笔,李云步介绍起来都如数家珍。
一次次按照古法研制记载尝试制墨,在古籍中寻找墨锭的配方,远赴安徽学习制墨技艺,拜师徽墨制作名家胡开文,一步步钻研完善自己的制墨技艺。从对书法有浓厚兴趣的少年到非遗传承人,李云步传承潞墨的每一步都踏实而坚定,就像潞墨一样历久弥坚。
如今,潞墨再次散发着千年墨香,续写着属于上党区的文化传奇,也让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视 频:融媒记者
记 者:王珉茜
编 辑:晶晶
校 对:亚亭 淑芸
责任编辑:宋贵文
值班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