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上党】耍牙:演绎上党梆子的别样风华

民生   2025-01-30 20:41   山西  




在山西上党地区,有一种独特且令人称奇的戏曲表演形式 —— 耍牙。它是上党梆子 “三义班” 的独门绝技,在演绎神话戏《岐山脚》时,将剧中人物赵公明凶神恶煞、青面獠牙、面目狰狞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耍牙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由著名的上党梆子班社 —— 壶关 “十万班” 的名角金老先生所创。《岐山脚》改编自《封神演义》,剧中赵公明初登场时是面目清秀的道士,随着剧情推进,其面目逐渐狰狞。每被打败一次,口中便增加两颗獠牙,直至被姜子牙降服,脸谱勾全,伸出八颗獠牙。

耍牙所用的獠牙,取自 200公斤以上雄性野猪下颚骨,长达24厘米,重约2两。表演时,饰演赵公明的演员手持打神鞭,口噙两颗獠牙上下翻转。动起来时,如同蝴蝶扇动翅膀般轻盈灵动;静止时,则似待斗的羊角,蓄势待发。演员配合着如雷贯耳的唱词和念白,在悲情时刻,獠牙转下翻,打出节拍;愤怒之时,獠牙向上翻转,全身如遭电击般颤动,再加上那金光闪闪的铜铃眼,整个表演堪称一绝,令人叹为观止,真可谓 “与变脸齐名,传承绝活;将獠牙转口,演绎凶神” 。

耍牙作为上党梆子的代表性绝活,由上党地区著名的上党梆子社 “乐意十万班” 首创。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王定忠(二秃)将这门绝活传给了原红专剧团副团长宋大胖(张书堂的师父)。2016年12月,耍牙技艺被列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书堂成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30多年前,张书堂刚从戏校毕业,青涩而满怀憧憬。一次机缘巧合,他被分配到长治县红专剧团工作。初入团时,凭借自身条件,张书堂被安排为生行角色。一同进团的师兄弟们个个干劲十足,都立志在戏剧行当崭露头角,张书堂也不例外,每日刻苦练功,期待能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不期而至。几年后,张书堂的嗓子开始变声,用戏曲行话来讲,就是 “倒仓”。这一变化犹如晴天霹雳,意味着他无法再继续从事生行表演,必须改唱其他行当。就在张书堂陷入迷茫与失落之时,剧团的业务团长罗军山和宋大胖师傅主动找到了他,建议他尝试净(花脸)行。起初,张书堂心里满是抵触,毕竟要放弃熟悉的生行,重新开始,谈何容易。经过宋大胖师傅的多次耐心开导和鼓励下,张书堂终于下定决心,踏上净(花脸)行的学习与表演之路,并跟随宋大胖师傅重点学习耍牙绝技。

1986年,在宋大胖师傅的亲自传授下,张书堂郑重地接过了 “耍牙绝活” 的衣钵。如今,这门绝技在他的传承下,已有五代以上的传人。至今60多岁的张书堂,表演耍牙已有30余载。耍牙看似轻松,实际是一门苦功夫。演员需将獠牙含在口中,以腮为主要动力,齿、唇、气为辅,通过一咬、二舔、三吞、四吐的技巧,让獠牙在口内随着音乐节拍上下翻转。在悲伤剧情中,獠牙向下翻转打节拍;愤怒时,獠牙向上翻转,伴随着全身的颤动,极具表现力。正是凭借着这份对戏曲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张书堂在耍牙技艺上不断精进,成为了非遗传承的中流砥柱。

多年来,张书堂的耍牙绝技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1981年,他荣获晋东南地区青年演员戏曲表演三等奖;1990年获山西省业余戏曲大赛表演三等奖;2003年在长治市庆祝党的十六大戏剧展演中荣获表演一等奖;2010年,他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山西馆的文艺演出,向各国友人展示耍牙绝技;2016年12月,他被列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让耍牙这一绝技传承下去,张书堂从 2008年开始收徒传艺。他不仅传授弟子们表演技巧,还注重培养他们的艺德,训练基本功和唱腔,只为让更多人了解耍牙、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瑰宝。



扫描下方二维码
下载“上党门”App,抢先体验!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当成喜欢

视频来源:区文化馆

记 者:李敏

编 辑:淑芸

校 对:晶晶  亚亭

责任编辑:宋贵文

值班总编辑:王华栋


上党全媒体
上党区最权威资讯发布平台,新主流媒体责任担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