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地的北方,上党地区历史底蕴深厚,历经岁月洗礼,一项独特的春节传统民俗——“铁礼花”在此孕育而生。
相传,“铁礼花”的故事,最早要从长治县赫赫有名的“千年铁府”——荫城古镇说起。据《左传》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荫城便开启了铁器制作的历史篇章。历经朝代更迭,到清代,荫城的铁器产业迎来鼎盛,成为上党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铁器交易中心,清乾隆嘉庆年间,荫城铁水奔流全国,交易额高达千万两白银,“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美誉不胫而走。
铁礼花的诞生,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一次惊艳绽放。那些在铁匠铺中辛勤劳作的铁匠们,在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捕捉到了灵感的微光。于是,他们将熔化的铁水奋力泼洒到干枯的树枝上,刹那间,铁水与树枝激烈碰撞、迸溅开来,恰似一朵朵金色的花朵在夜空中绚烂盛开。“铁礼花”,就这样带着质朴与震撼,惊艳亮相,为人们的节日增添了一抹别样的光彩。而这场铁与火的艺术,对铁水的温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只有当铁水被加热到1600℃的高温时,才能在夜空中打造出如梦幻般绚烂的星空效果。
随着时间的缓缓流淌,“铁礼花”逐渐融入上党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社火活动,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热闹的社火队伍中,铁礼花表演总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人们扶老携幼,早早地来到表演场地,翘首以盼那一场铁与火的盛宴。并且,随着人口的不断流动,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同蒲公英的种子,飘向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感受上党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荫城镇工农庄村是个铁匠艺人云集的村子,别看这个村只有400余户,可他们祖祖辈辈都以打铁、翻砂为生。过去,几乎老百姓用的铁锅、鏊子、香炉等都是从这个村出去的。如今,铁匠的后代转型,专门在全国各地表演打“铁礼花”,并已形成规模。目前,该村专门从事打“铁礼花”的团队,每年都被各地旅游景点邀请 。
如今,“铁礼花”不仅是荫城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上党地区保存完好的一项珍贵文化瑰宝。近年来,随着上党区春节、元宵节等文化活动日益兴盛,铁礼花已成为荫城镇一张闪亮的名片,节日期间,五湖四海的游客怀着对古老文化的好奇与向往,纷纷汇聚于此,只为亲眼目睹震撼人心的铁礼花表演。
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铁礼花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将在传承与创新中持续绽放光彩,吸引更多人感受上党文化的魅力 。
视 频:融媒记者
记 者:李晓研
编 辑:亚亭
校 对:晶晶 淑芸
责任编辑:宋贵文
值班总编辑:王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