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实践 | 长江之滨,宜韵悠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方言口传文化”项目团队赴宜宾市开展田野调查

文摘   2024-08-29 09:45   四川  

长江之滨,宜韵悠长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口传文化蕴藏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观念,是人们世代相传的记忆与情感。为保护和传承四川方言口传文化,赓续巴蜀先民的文明成果,近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方言口传文化”项目团队在四川师范大学张颖、杨薇薇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四川省宜宾市开展调查研究,一起前往调查的还有四川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冯洁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生苟子婷和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升学的三位毕业生邓琳、张方橼和杨阳。

图 1 团队成员与表演傩戏的老师们合影留念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三省结合部,东临泸州市,南接云南省昭通市,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中国竹都”之称,文化底蕴深厚,积聚了多姿多彩的长江文化酒文化、哪吒文化和抗战文化。宜宾自古以来就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川南经济的重要支撑城市。

早在今年五一节,在张颖老师的带领下,方言口传文化团队已在宜宾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前期调查,采录了四川清音曲目,到屏山县采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到洪坪村摄录过原汁原味的山歌,采访了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城山花灯传承人欧彬玉老师,为此次更加深入的调查打下了基础。

图2刘鹃老师演唱四川清音拍摄现场

图3 张颖与川江号子传承人郑老师(左一)交流

图4 屏山县洪坪村王昌伦老师(左二)摄录山歌

此次宜宾市口头文化的摄录地点设在人民路小学岷江新区校区的未来电视台。第一位发音人是冯奎老师,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车灯的省级传承人。车灯又叫车车灯、花灯,车灯表演是浓郁年味的精彩部分,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文艺。表演车灯是冯老师的家族传承事业,冯奎老师和冯学林老师为我们表演了车灯正调、车灯小演唱、车灯戏、车灯锣鼓等精彩内容,使我们体会到车灯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图5 车车灯拍摄现场

图6 冯奎老师(右三)讲解车车灯艺术

此次口头文化摄录中,宜宾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郑启友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诸多当地的谚语、歇后语,郑老师编著有《横江古镇灯戏》《石城山民歌》等著作,是当地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专家,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他还推荐了擅长讲民间故事的罗老师、杨老师前来拍摄,使我们采录到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化。

图7 郑启友老师摄录宜宾谚语、歇后语

图8 同学们与发音老师们合影

在宜宾市南溪区麻柳古街的戏台上,宋荣芬老师及其搭档顶着39度的高温为我们表演了川剧折子戏。宋老师年过六旬,穿着厚重的戏服,戴着层层叠叠的头饰,汗如雨下,我们为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

图9 宋荣芬老师表演川剧折子戏

经郑启友老师介绍,项目团队拍摄到了高度濒危的傩戏。傩戏又叫端公戏,是包含说唱、吟诵、歌舞、乐器伴奏的地方小戏形式,傩戏唱腔悠扬、锣鼓铿锵、感染力强,原本是驱鬼逐疫的歌舞形式,如今表演的人越来越少,亟待抢救和保护。团队先驱车来到宜宾市横江古镇,到横江古镇之后又开了近一个小时山路,来到位于半山腰的傩戏传承人陈和友老师家中,陈老师已年过八旬,傩戏传承至少三代以上。表演傩戏需要团队合作,至少也要九个人,曾经的表演者已去各处打工,听说我们过来拍摄,弟子们专程从各处赶来,齐聚一堂,拿出曾经的面具、服装、道具和锣鼓,各司其职,为我们表演了傩戏“开坛”“发牒”“立楼”片段。

图10 陈和友老师(左一)为团队成员讲解傩戏 

图11 陈和友、陈亮老师及其弟子表演傩戏

中场休息时,陈亮老师、王增银老师和其他弟子向大家热情分享并介绍傩戏使用的各种法器和文书,让调查团队成功采录到大量方言口传文化的文本资料。

图12 王增银老师(左一)为团队讲解相关文本资料

陈和友老师还在自家玉米地里为大家唱起几十年前劳动时的薅草歌,薅草歌内容丰富,起床时、劳动时、休息时、吃饭时、收工时、睡觉时歌词的内容都不一样,方言特色鲜明。陈老师歌声悠扬,虽然歌词较长,陈老师仍记忆犹新,神采自然。

图13 团队成员与陈和友老师(左三)合影

此次宜宾之行,感谢宜宾市语委,宜宾市文旅局,宜宾市宣传部,感谢宜宾市教体局陈昭君老师为团队积极联系发音人和摄录场地,感谢宜宾市人民路小学岷江新区校区领导及刘鹃老师,感谢郑启友老师为调查提供了很多资料,也为团队下乡开车带路、联系指导,感谢参与宜宾市口头文化摄录的冯奎、冯学林、陈和友和陈亮等老师。保护与传承方言口头文化迫在眉睫,“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方言口传文化”项目团队将继续在四川其他地区开展方言口传文化调查,摄录丰富的影像资料,用科技手段科学保护方言口传文化,传承巴蜀先民的智慧结晶。


END



编   辑 | 王   旭

审   核 | 王   勇

终   审 | 阳家全




安身立命·敬业乐群

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微信公众号ID:scsdzhctwhxy

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是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与四川师范大学共同建设的教学科研机构,是以中华传统文化及巴蜀文化研究为特色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承平台。公众号发布学院资讯,提供师生服务,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巴蜀文化活态传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