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古蔺县志》记载,清代中叶,古蔺花灯已广泛流行于民间,俗称“扭扭灯”。每年正月初二至十八,各村寨的灯棚都会在街巷间游走,进行“耍花灯、贺新年”活动。人们通过说唱花灯,表达吉祥、祈愿平安、感恩天地、歌颂爱情,并传播社会公德。
2024年7月12日至13日,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中华传统文化专项“川寻蔺艺”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古蔺县永乐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在中华传统文化学院蔡威老师的指导下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蔺花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团队提前联系了花灯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谢建刚老师,并对谢老师进行采访、现场观看花灯表演,之后又走访了古蔺县文化馆。
图1 拍摄于前往古蔺县永乐镇途中
图2 团队采访谢建刚老师
古蔺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地处川黔交界地带,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以“七山一水两分地”的地貌特征著称。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南部陡峭,北部较为平缓,整体地形起伏显著,山峦耸立,沟壑纵横。这样的地理环境,曾使古蔺地区与外界的交通往来不便,但也因此为古蔺花灯的独立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人文生境。此外,古蔺古为西南夷地,彝族、苗族、羿族等民族长期在此聚居,一直以来都是各民族互动交融之地。随着汉人的大量迁入,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逐渐加深,汉族的民间舞蹈“古蔺花灯”也因此得以传播。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以及邻近的黔北地区如仁怀、赤水、金沙、毕节、习水等地,都纷纷传习这种独具特色的汉族舞蹈。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怀着探寻古蔺人民文化结晶的心态,我们团队踏上了从成都前往古蔺永乐镇的“灯”高探花之旅。作为古蔺花灯的非遗传承人,谢建刚老师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并用古蔺方言为我们讲述了花灯的历史与现状,打破了我们对花灯这一名称的刻板印象。通过此次田野调查,我们切身体会到古蔺花灯所带来的人文情怀,唱花灯不仅仅是古蔺人民闲暇时的一种娱乐表演,更是古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的表达媒介,“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正是古蔺人民热情开朗的性格写照。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花灯文化,是平淡生活的一味调味剂,这里充满了和气和热闹,即使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古蔺人民也在自己的摸索中探寻独属于这片土地的烟火气。
在采访过程中,谢老师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一边为我们现场演唱,使我们对古蔺人民的花灯表演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采访结束后,谢老师还带我们亲身体验了一场精彩的花灯表演,让我们在古蔺人民淳朴的民风民俗中尽情感受了当地独特的花灯文化。
图3 团队在古蔺文化馆合照
古蔺花灯作为古蔺的文化名片,逐渐走向全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花灯进校园”,让永乐镇中学的孩子们亲身体验花灯文化,将花灯与古诗词结合吟唱,激发了新时代青少年对花灯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深刻感受到家乡的特色文化。
此外,当地政府还通过举办花灯节,推动了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接触到古蔺花灯,不再受限于场地和空间,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的发展为古蔺花灯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这一地道的古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在这个数智时代,花灯传承人逐渐减少,唱花灯的表演几乎只能在特定节假日还能见到。此外,由于唱花灯主要使用古蔺方言,语言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加之花灯带来的经济收益不足以支撑生活,许多人只能将其作为副业来发展,这些问题和挑战都是古蔺花灯传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至于如何解决,则需要多方的努力。
图4 谢建刚老师及其团队唱花灯现场
图5 永乐乐队的表演现场
在时代洪流中,古蔺花灯的未来发展之路,有待思考。数智时代古蔺花灯的传承发展应与时代接轨,更广泛地走进大众的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推动古蔺花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此次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团队对古蔺花灯未来的传承和发展有一些感悟:一是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好新媒体;二是打造花灯品牌,与古蔺当地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三是健全和完善古蔺花灯发展体系;四是推进花灯文化持续走进校园。我们希望古蔺花灯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让古蔺花灯走向世界。
图6 唐三(左一)和幺妹(右一)扮演者
通过此次田野调查,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到古蔺花灯,在其文化场域中沐浴古蔺花灯的文化之光。作为这场文化盛宴的见证者,我们收获颇丰,诱发无限思索。三下乡的社会实践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也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何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也希望通过微薄的努力,为古蔺花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古蔺花灯的发展,既是古蔺人民的浪漫传承,也是蜀南文化瑰宝。期待古蔺花灯不断繁荣,将古蔺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发扬光大,走出古蔺,迈向世界,绽放时代光辉。
供 稿 | “川寻蔺艺”实践团队
编 辑 | 王 旭
审 核 | 蔡 威、王 勇
终 审 | 阳家全
安身立命·敬业乐群
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微信公众号ID:scsdzhctwh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