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圣马可狮”:现代科技追溯来源,证据指向唐宋中国

文摘   2024-10-25 07:30   江苏  

圣马可,《新约·马可福音》的作者,据说公元前67年在埃及殉难。

829年,为了纪念圣马可,威尼斯政权开始修建“圣马可大教堂”,这座教堂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此后千年,该教堂有过重修,以及不停的修饰,其中一处13世纪前出现的“圣马可飞狮”,在最近引起轰动。

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有两根高大的圆柱,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圣马可青铜飞狮。对于威尼斯来说,这座飞狮非同一般,是威尼斯的保护神,也是威尼斯的象征,如今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就仿制于圣马可飞狮。

然而,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该飞狮主体来自中国唐宋时期,是一尊唐朝“镇墓兽”改造而成的。

飞狮来源成为谜团

关于圣马可飞狮来源,欧洲并无史料记载,只是大概知道13世纪前来到威尼斯,被安装在花岗岩柱顶端,成为威尼斯城的象征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在修复期间,意大利专家们发现圣马可飞狮的身体部分历史极其悠久,当时有专家称“可能超过2300年”。但受制于金属分析技术,当时学者无法搞清楚起源,只能从雕像风格上判断,应该起源于东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或与古希腊文明有关。

与此同时,在修复过程中,发现飞狮有角,但后来被切掉了,耳朵也被磨圆等,总之让其看起来更像狮子。

也就是说,圣马可飞狮的原型历史悠久,运到威尼斯之前是长角的类狮动物,被切掉后又加装了翅膀,以及修饰一番之后,于是就变成了飞狮模样,它是一件经过大量修复的艺术品。

现代科技改写认知

三十多年过去,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再次研究时有了重大突破。

当时,一共采集了三份样本,一份来自飞狮的翅膀,两份来自飞狮的身体中心部位。如今,铅同位素检测的最新研究结果为:两份飞狮身体中心部位的样本,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矿物高度吻合。矿物来自中国长江中下游,这就预示着飞狮本体来自中国。

同时,飞狮的风格、造型与中国唐代镇墓兽高度相似。中国唐代非常盛行镇墓兽,它们通常具有狮身、鹿角和翅膀,稍加改造往往就能变成狮子形状。

因此,帕多瓦大学的学者们得出一个最可能的假设:“威尼斯之狮”的头部、鬃毛和胸部设计具有明显的唐代雕塑特征,尤其是与唐代狮鹫镇墓兽极为相似,在唐末被造出来,后来或在大约1172年到1295年之间运到威尼斯。

飞狮背后两大疑问

以上就是圣马可飞狮的来源考证情况,这里还存在两个问题,即谁将其运到威尼斯,以及威尼斯为何要这件镇墓兽?

首先,谁将其运到威尼斯

现在再看西方历史,似乎一切都很清晰、历史记载非常丰富,但偏偏威尼斯的这一象征却毫无史料记载,也的确有些奇怪。

这件镇墓兽重量为2.8吨,想要运到西方,肯定是先海运到中东地区,然后陆路经过阿拉伯人的地盘,运到地中海沿岸,再通过海运到威尼斯。但最先的主人是阿拉伯人,还是威尼斯人呢?

虽然意大利学者猜测是其他威尼斯探险家,比如马可波罗等人,但实际上更可能的是阿拉伯人,威尼斯人劫掠而来。当时,欧洲组织多次十字军东征,圣马可大教堂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通过战争劫掠了这件镇墓兽,故而对其来源隐而不谈、只字不提。

如果马可波罗等人来华探险家,想要一件契合圣马可教堂的铜狮,完全可以定制,而不是买一个唐代镇墓兽回去再改造。因此,这种改造工作,说明应该不是从中国直接运到威尼斯。

其次,为何要这件镇墓兽

到底是贸易还是劫掠而获取,这个问题暂且不谈,问题是威尼斯人为何特意要这件镇墓兽,还将之改造成为圣马可飞狮,且将之矗立在圣马可教堂广场、作为威尼斯的象征之一?

按照西方历史,希腊罗马时代就能制造庞大的青铜器,比如“出土”了很多惟妙惟肖的青铜人像等,因此制造一个青铜飞狮还不是小菜一碟,何须费劲心力的改造?比如,将这件镇墓兽融化,然后铸造成自己需要的造型,岂非更妙!下图,2400年前的古希腊青铜雕塑安提基特拉青年。

因此,按照常理的话,威尼斯人根本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的将之运回、以及改造,想要一个青铜飞狮的话,找欧洲工匠铸造一件即可。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圣马可飞狮是在其他造型基础上大量改造而成,这无疑就比较矛盾了。

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即包括威尼斯在内的欧洲国家,没有能力制造出精美的、庞大的青铜狮子,所以才特意将这件俘获或贸易到的青铜镇墓兽当成了不得的宝贝,真相会不会这样呢?无疑,若是这样,那么古希腊、古罗马金属冶炼方面的宏大叙事就很可疑了。

笔者猜测:这件唐代青铜镇墓兽,大概是来华的阿拉伯人,觉得甚为惊奇,将之带到中东一带,后被十字军东征时抢去,由于欧洲冶炼技术落后,于是威尼斯人只能将之改造一番,作为圣马可教堂的标志。

参考资料:《环球网——“威尼斯之狮”真的来自中国吗》等


百家杂评
从历史的角度,捕捉人生的精彩与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