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 Met︱昆明理工大学季维智/司维/王正波团队建立病因性帕金森食蟹猴模型,为帕金森病研究提供新工具

学术   2024-11-07 00:02   上海  

【神经科学前沿技术培训系列】详见文末


撰文︱季维智/司维/王正波团队

责编︱王思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是世界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迄今为止,PD的发病机制不明,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缺乏合适的疾病动物模型限制了PD治疗策略的临床转化,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啮齿类动物模型,但是由于啮齿类动物与人类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相较之下,灵长类动物在遗传、生理、免疫、发育以及行为等方面与人类更相似,因此,建立既能模拟PD病理特征又能模拟临床行为表型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对于PD发病机制研究、早期标志物筛查、新型治疗策略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PD灵长类动物模型主要包括药物诱导模型和基于α-synuclein建立的模型,但是利用MPTP等药物诱导的PD猴模型会直接进入PD疾病进程的终末期,难以模拟疾病进程和路易小体样病理特征;而先前基于α-synuclein建立的PD猴模型又普遍存在造模过程缓慢,缺乏PD样行为表型的问题。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季维智院士、司维教授和王正波副教授研究团队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腺病毒过表达的家族性A53T突变的α-synuclein,同时引入促炎因素(poly(ADP-ribose,简称PAR),加速PD的发病进程,建立了一种具备PD经典病理特征和行为表型的病因性PD食蟹猴模型。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ell Reports Methods上,文章标题为An accelerated Parkinson’s disease monkey model using AAV-α-synuclein plus poly(ADP-ribose)(拓展阅读:季维智/司维/王正波课题组相关研究进展,详见“逻辑神经科学”报道(点击阅读):Nat Commun︱季维智/司维/王正波团队绘制食蟹猴胎儿期脑发育高分辨蛋白组学图谱并揭示灵长类脑发育过程蛋白表达的时空变化npj Parkinsons Dis︱李天晴/季维智团队利用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成功治疗帕金森疾病模型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团队对模型猴的行为学、影像学特征开展了18个月的跟踪检测,证实了疾病表型的进行性加重,例如经典的PD库伦评分和CRS评分的升高和总体运动量的降低等;病理学检测结果也全面验证了该模型的稳定性和与临床PD病人的相似性,体现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数量增加,路易小体更加明显聚集,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显著激活。同时,该PD猴模型不仅显示了运动障碍,还表现出在PD病人中典型的静息震颤的行为表型。团队还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从转录层面进一步证实了PD猴模型与PD病人在分子水平的一致性,并表现出的自噬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的发病机制(图1

 
1 病因性PD猴模型从临床表型到病理表型均高度模拟PD病人


此外,PD猴模型的影像学检测,包括SPECTPET-CT的结果均表明:PD猴模型中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相关的多巴胺转运体进行性减少,相较于药物诱导猴模型,病因性PD猴模型的多巴胺转运体不会在短期内完全消失,而是在早期出现了代偿性的升高(图2 A,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到与PD病人相似的程度(图2 B与病理检测中造模后初期到18个月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比例从20%进行性升高至50%以上的结果相对应。

 
2 SPECTPET-CT表明病因性PD猴模型的造模侧多巴胺转运体显著减少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总之,这种通过腺病毒递送过表达A53T突变的α-synuclein,同时引入PAR建立病因性的PD猴模型,为PD发病机制、早期biomarkers的筛查和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动物模型工具。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季维智院士、王正波副教授和司维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司维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刘书一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副教授杨耐雪,讲师严亚萍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methods/fulltext/S2667-2375(24)00259-5


转载须知“逻辑神经科学”特邀稿件,且作者授权发布;本内容著作权归作者和“逻辑神经科学”共同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神经科学前沿技术培训系列】

【光遗传学与遗传编码钙探针和神经递质探针工作原理及应用】【在体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的基础与应用】(第九期)。时间 待定(周六至周一);地点 南京

【脑片膜片钳记录系统的操作和应用】(第六期)。时间 2024126-8;地点 南通

【神经科学前沿技术整合:当在体电生理邂逅光遗传】(第一期),时间 2024119-11(周六至周一);地点 南京

全国前沿组织透明化与三维成像理论和技能培训班(第二期),时间 待定;地点 武汉

【疾病研究与动物行为学系列】

阿尔兹海默症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与动物行为学实验设计思路和数据分析(第二期。时间 待定,地点 线上

“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科研思维”
报名方式:15108204441(电话)Wang_Sizhen(微信)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逻辑神经科学”微信群:文献学习

扫码添加微信,并备注:逻辑-文献-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
(注:不按要求格式备注,则不通过好友申请)
     
编辑︱王思珍
本文完

逻辑神经科学
以逻辑之学术思维,探索神经科学奥秘;汇百家争鸣,促求真明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