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前沿技术培训系列】详见文末
【内容宣传、讲座/报告/课程等学术合作】请联系微信:Wang_Sizhen
责编︱王思珍
当前,随着科技、医疗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神心理障碍/疾病领域各种电、磁、声、光等神经调控技术不断涌现。针对不同的精神心理障碍/疾病及其临床特点选择何种无创脑刺激技术是临床应用中的现实问题。2024年11月14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王红星团队在神经科学-心理治疗与心身疾病学研究知名期刊《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创刊于1953年,精神领域排第四位,中科院一区Q1,目前IF:16.3)上发表了题为“Neuromodulations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 Emerging Lines of Definition”的前沿述评。该文针对临床实践中,“选择何种、如何选择、怎么选择”神经调控技术干预不同精神心理疾病这一科学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神经调控治疗分类新方法和新标准,以及临床应用的新方案和新策略。这为神经调控技术,尤其是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指引了新方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科研进修生刘晓蕾(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第一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王红星教授为文章通讯作者。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精神病学专业组就非药物经颅交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状的最新研究成果在《BRAIN》上在线发表“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for treating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论文,揭示了无创性、经颅交流电调控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论文同时作为Editor's choice的亮点文章刊出。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王红星教授为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王玉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王红星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的赵文凤博士及其团队在General Psychiatry(IF=11.9)上发表了题为“Acute effect of twice-daily 15 mA 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on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A case series study”的文章,该研究首次提出了每日两次15mA无创经颅交流电刺激方案有望成为快速物理调控难治性抑郁症的新方案。(拓展阅读:王红星课题组往期进展,详见“逻辑神经科学”报道(点击阅读):Mol Psychiatry|新突破!宣武医院揭示颅外无创经颅交流电能够直接刺激到脑深部核团)
在这篇《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前沿述评文章中,首先,作者阐述了精神心理疾病的复杂性和神经调控技术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能量大小将电刺激及其它调控手段进行新分类,分为超强能量类(Super-high-intensity technique)、强能量类(High-intensity technique)和低能量类(Low-intensity technique)(图 1),这超越了当前以传递能量介质(电、磁、声、光等)的分类,便于理解和掌握神经调控干预脑疾病的基础和机制。
图 1. 建议根据传递能量的大小对神经调控进行分类。*电刺激、磁刺激、声刺激、光刺激和热刺激可根据不同的能量强度进行分类。其次,作者阐述了不同能量强度神经调控的机制和其在精神心理疾病或障碍的不同病情阶段的应用。超强能量类技术(如电休克治疗)通过诱发癫痫大发作过程用于快速缓解急性症状的作用;强能量类的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通过作用于全脑在治疗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难治性抑郁症;低能量类(如tDCS)通过作用于局部皮层区域,缓解残余症状和单一症状(图 2)。图2 基于不同严重程度的精神疾病推荐的神经调节选择。基于此,作者提出了针对精神心理疾病(脑疾病)不同发病阶段的“序贯治疗模式”和“同时合并治疗模式”的原创性观点。该文为进一步探索神经调控技术的参数优化和联合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旨在改善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图 3)。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59/000542163BRAIN原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brain/article/145/1/83/6555934General Psychiatry原文链接:https://gpsych.bmj.com/content/36/6/e101278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82371490, 82160272),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YFC2503900, 2022YFC2503901),北京市卫生系统领军人才项目(2022-02-10)及北京医院管理局登峰人才培养项目(2024-05-10)等资助。通讯作者简介:王红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领军人才,北京市“登峰”人才等。长期从事神经精神类脑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聚焦神经心理与神经调控。近年来从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临床与转化医学紧密结合的系列研究,提出了依据应激反应的强度、持久性、不耐受性程度,区分“正常应激”、“稳态负荷应激”、“持久过度应激”的理论观点,提出了“稳态负荷应激”的新概念,建立了非药物干预方法,提出了神经调控新方法,揭示了关键机制和潜在的干预靶点。此外,在学界创新性的提出感觉神经病学(Sensory Neurology)----以异常感觉症状为主诉,涉及单一或多部位,病因涉及多种【我们归纳为MIGNIGHT x VIP】的一组疾病。该类患者极容易因常规临床检查阴性而被“简单的/想当然的”归为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实际上,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只是异常感觉症状的定性或病因之一,而不是全部。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十四五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十三五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NSFC面上项目2项等国家级项目,完成了成体系的开创工作;以一作或通讯(含共同)发表在Brain、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5篇)、Psychological Medicine、Molecular Psychiatry、General psychiatry、Annuals of Intensive Carte等领域高影响力期刊上,IF>10论文8篇,论文他引3000余次,4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被第三方述评。转载须知:“逻辑神经科学”特邀稿件,且作者授权发布;本内容著作权归作者和“逻辑神经科学”共同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逻辑神经科学”微信群:文献学习
扫码添加微信,并备注:逻辑-文献-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