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振华:唯有热爱,方能在重症领域坚持到底,开出灿烂的花!|重症精英风采①

健康   2024-10-22 19:27   吉林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数十年前,一位女性结脑患者刚被送进医院时,就发现疾病已经进入终末期,回身乏术,患者很快意识不清。


从湖南赶来的丈夫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医院,见到负责这位患者的医生,当时还正在实习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曾振华教授,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声泪俱下地说:“大夫,求求你,给我一分钟时间。”


病情拖了这么久,为何现在说要一分钟,曾振华教授有些不解。“我想跟我老婆说,她太辛苦了,我太爱她了。”那一瞬间,所有在场人的眼角都湿润了。


“很遗憾,那一分钟没有等到,他的爱人去世了。”曾振华教授回忆道,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也让他对重症医学这个学科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瞬息万变,每分钟都是新的挑战,同时又充满了医学人文精神。“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患者自己,还有他的家庭。不仅要治疗疾病,也要重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



曾振华主任


因“重”而监护  坚定重症之路


家中三代从医,耳濡目染中,曾振华教授很早就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来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习,看到一些“从头被包到脚”的创伤患者,他心头发憷,“这样的患者怎样才能救活呢?如果这么严重的病情都能将或者从死亡线上拉回,一定能成为一名‘大医生’。”


有次,病房里13床的一个小孩拔掉了自己的气管插管的导管,上级医生对当天值班的曾振华教授说:“你能不能守这孩子一个晚上?”那个孩子身体虚弱,正处于发烧状态,如果无人守护,很容易发生意外。那个夜晚,他守在床边几乎一夜没合眼,慢慢懂得了重症监护中“监护”两个字的含义。


作为实习队里的队长,由于表现亮眼,一位副院长拍着他的肩膀问:“小伙子,你来干ICU行不行。”“行!”曾振华教授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命运的齿轮从此转动。


在曾振华办公室,两本书被翻得卷了边,分别是《危重病医学主治医生600问》、邱海波教授主编的《ICU主治医师手册》,尽管有时可从各种资料中窥见疾病诊疗的蛛丝马迹,但在工作中,仍有很多临床难题找不到答案,在老师的鼓励下,他考取了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打开了从业路上又一扇大门: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基础上,教他开始思考哪些事情可以做的更好,如何积累有效的经验,再将其传给更多的人。


曾振华主任(左五)在第一届中青年重症精英活动中获“科研创新”荣誉称号,图为荣誉现场。


奋起直追 重症医学科在磨砺中成长


“我们医院学科成立之初很艰难,只有13张床位,不到10位医生,重症医学科可以说是无数重症医师日日夜夜守出来的。”曾振华教授介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原第一军医大学一附院外科ICU,2011年正式命名为重症医学科,承担全院的急危重症救治任务。在学科带头人、原重症医学科主任陈仲清教授的带领下,该学科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创伤医疗中心成员单位……


“现在我们已经有80张床位,40多位医生。”曾振华教授表示,科室目前形成了专业的床旁超声实时监测和超声引导下的操作等特色技术,几乎覆盖所有患者的床旁超声,包括心脏、肺脏、腹部和深静脉等多脏器的评估,围ECMO期间的评估技术,超声下的各种穿刺,如心包穿刺、腹腔穿刺、超声下动静脉穿刺置管等技术。科室每年开展的床旁实时超声培训班广受好评。“这件事提示我们,必须勇于实践,只有不断实践,累计的经验才能越来越多。”


此外,科室与医院血液科合作,聚焦于危重症血液病领域,发展了血液移植重症亚专科。“目前我们一天收治的血液重症患者有8~10位,以前这样的患者能救活1人都比较少见,但今天救治成功率近50%。”这些都得益于团队的合作,重症优秀人才越来越多,在科研上也不断有新的进步。


打开科研这扇大门  助推创新与传承


曾振华教授坦言,科研令他打开了医学的另一扇大门。“科研是无止境的,有很多未解的临床现象,期待科研去解释,很多临床难题期待科研提供更多的循证。”他带领团队从14年前便开始聚焦脓毒症的肾损伤这一难题,进行攻关。曾振华/陈仲清教授团队运用多修饰组学策略(乙酰化修饰与乳酸化修饰组学等)解析了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α(PDHA1)的乙酰化修饰会促进乳酸含量提高,其影响下的非组蛋白Fis K20乳酸化修饰通过线粒体裂变调控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新机制。


团队还大胆采用主客观评分系统结合的方式,探讨了非药物镇痛镇静的应用,在J Pineal Res期刊上发表系统评价,探讨了褪黑素降低术后谵妄的价值。并在全球率先开展新型镇静药物“瑞马唑仑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和优势评价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此外,还开展了国内新型镇痛药物“”氢吗啡酮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评价”临床研究。“我们想告诉大家,这些药物在中国人群中是否适用?怎么用是合理的?”


2020年7月29日,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微信公众号成立,已经发表了数百篇关于重症医学的专业内容,粉丝众多。每次外出参会,都有医生主动跟曾振华教授打招呼说:“曾老师,我看了你们的公众号,你们每周四的科研组会都非常精彩,几乎每期我都会参与。”这些都让曾振华教授感到非常兴奋与骄傲。


如何能让技术更加规范和流程化,减少各种医疗成本,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错误发生率,让重症医学科运营得更加流畅,让百姓少花钱看好病,是他成为科室主任后不断努力的重要目标。如何更好地授人以渔,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也是他从一名小医生成长为科室管理者后最想实现的愿望。


如何才能让重症医学科后继有人,让更多优秀重症医师拔节生长?曾振华教授的答案是:因材施教,打造综合的的医疗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拓展团队的国际视野,逐步与海外的权威专家合作,将年轻一代医生送出去交流,“请进来和送出去”。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重症医学这个专业的传承与创新。




编辑/排版:黄玲玲
审核:许奉彦


点击查看第十届医学家年会精彩内容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医师报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面向全国400万医师;关注医生、聚焦医事,依托国内各学科领域的意见领袖,传递医学专家学术思想。关注医师报,关注大医江湖www.mdweekly.com.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