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成为流行病 睡眠危机透支国民健康

健康   2024-10-15 15:27   吉林  


 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家洗完澡,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已经是22点多——属于小吴的休息时间才刚刚开始。看电影、追综艺、刷新闻,不知不觉已过了零点。他赶紧关灯,钻进被窝睡觉。忽然想起工作群有个消息要回,于是又拿出手机,回复消息,传送文件……时钟指向凌晨1点多,他终于关上手机,却感觉不到一丝睡意。不知什么时候,小吴睡着了,可是感觉还没睡多久,闹钟就响了——早上7点,他疲惫地爬起床去上班。


这是当下许多人睡眠状况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我国仅29%的居民在23:00前入睡,平均睡眠时长为6.75小时,近七成人夜间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而我国各年龄段的居民都面临着不同的睡眠问题。长夜漫漫,谁在忍受煎熬?



 近1/3居民夜间睡眠不足6小时



工作日的午休是小吴的“补觉时间”,他习惯早早吃完午饭,然后从12:30一直睡到14:00。被闹钟叫醒时,他反而感到有些疲乏,觉得没睡够。到晚上,他又开始熬夜循环,即使早早躺上床,他也毫无困意,几乎总得凌晨一两点才能入睡。每逢周末,他总是玩到凌晨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熬夜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对于18-60岁成人,每天一般需要7-8小时睡眠时间。然而,像小吴这种夜间睡眠不足的人有很多。据统计,我国居民中近1/3平均夜间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近半数人在零点后入睡,其中13%的人在凌晨2点后才入睡。不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在非工作日的入睡时间比工作日更晚。


受调查人群中59%存在失眠症状,完全无睡眠障碍的人不足1/5。导致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对于70前及70后人群,主要影响因素为易醒/早醒、夜间如厕,而80、90、00后备受易醒/早醒、入睡困难的困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李凌江教授介绍,“失眠障碍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当失眠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显著影响到正常生活或社会功能时,患者一般才会到医院就医。”


李凌江教授


“老百姓所谓的‘失眠’既指偶尔几天睡不着的现象,也包含失眠这种疾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指出,失眠、焦虑、抑郁等是正常的情绪表现,但如果异常程度引起个体社会功能紊乱,达到医学诊断标准,就是一种疾病,在临床上称为失眠障碍。


潘集阳教授


对于有午睡习惯的人群,一般建议午睡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对于失眠障碍患者,建议白天尽量不要午睡,如果午睡的话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因为午睡时间过长会进入深睡眠,反而令人感到越睡越乏,而且还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然而,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中23%午睡时间超过1小时,白天睡多了晚上睡不着也就不足为奇了。

 

吸烟、饮酒能助眠吗?



关于睡眠的迷思有很多,吸烟、饮酒当属最常见的两个。


有时晚上睡不着,小吴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工作、房贷、中年危机……焦虑令他辗转反侧。他索性起床,走到阳台,看着城市的夜景,默默点上一根烟,让愁思随烟雾飘走。他渐渐感到放松下来,而“放松有助于睡眠”。他边想边回到床上,以为终于能睡个好觉,可往往事与愿违。


研究表明,香烟中的尼古丁等物质非但不会促进睡眠,反而会增加肾上腺素释放,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入睡困难、觉醒次数增加、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研究证实,长期吸烟者的深睡眠减少,浅睡眠及觉醒次数明显增多,吸烟者夜晚入睡时间通常比不吸烟者长约20分钟。


受中国“酒文化”的影响,“饮酒助眠”这一说法更是深入人心。实际上,酒精虽然能缩短入睡时间,好像能使人快速深睡,但人们往往会在后半夜醒来,且难以再次入睡。这是因为酒精刚进入人体时浓度较高,会让人迅速进入深睡。但酒精经代谢后浓度下降,会使人经历更长时间的浅睡眠,导致易醒等问题。调查发现,相比于不饮酒人群,我国饮酒人群平均每晚少睡27分钟,且饮酒频率越高,睡眠质量越差。而且,这种“饮酒助眠”会随着对酒精耐受度的增加而减弱。这意味着,只有喝得越来越多才能维持“助眠”效果,而过量饮酒会导致其他的健康问题。


“饮酒助眠还会掩盖失眠的真实病因。”潘集阳教授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为例解释道,该病最显著的症状是睡眠紊乱。患者本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但有些人却通过借助酒精麻痹自己,虽然看似能够快速入睡,实际长期饮酒会造成酒精依赖,损害身体健康。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饮酒掩盖了睡眠问题,部分临床医生可能会误将其诊断为单纯的失眠障碍,导致患者未能接受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

 

打鼾并不是“睡得香”



为提高睡眠质量,小吴曾尝试改变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缩短午睡,增加运动量,远离手机诱惑……在坚持自律下,他终于做到了早睡早起,以为从此能摆脱失眠的困扰,可实际并不那么容易。


夜间睡觉时,小吴发现自己时常在剧烈的踢打与扭动中被憋醒,醒来时大喘粗气、心慌胸闷、头晕眼花。起初,他并没有在意,以为这是在做噩梦。后来,到医院睡眠中心做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后,他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HS)。


OSAHS患者睡眠时反复发生上气道塌陷、阻塞,可引起通气不足,造成间歇性缺氧、高碳酸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成人OSAHS常见于肥胖的中年人。据调查,我国居民超半数处于睡眠呼吸暂停高风险状态,其夜间睡眠时长比低风险人群平均少43分钟。从年龄分层看,睡眠呼吸暂停高风险人群在70前、70后中约占八成,在80后中约占61%,在00后和90后中约有33%。可见,OSAHS影响着各年龄层人群的睡眠质量,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睡眠问题。


“肥胖、肌肉松弛、药物作用等均会增加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最常见的症状是打鼾。”李凌江教授解释道,有的患者晚上睡不好,白天瞌睡,家人看他“一倒下就打鼾”,还以为睡得很香,殊不知这是某种疾病的表现。


OSAHS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也是一些常见病的危险因素。潘集阳教授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引起包括白细胞增加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导致血管硬化,进而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等疾病风险,因此OSAHS早期预防十分关键。他强调,“相关学科的医生在治疗患者时,应有意识地关注患者的睡眠,就像要对糖尿病患者强调低糖饮食一样,也要给患者普及健康睡眠的重要性,这样既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也能降低相关疾病风险。”

 

四种常见的失眠治疗方式


失眠不仅是其他躯体或精神障碍的伴随症状,其本身也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长期失眠会给个体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显著影响,导致工作效率和警觉水平降低,甚至引发恶性意外事故。


根据最新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 版),失眠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国民族医药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手段各有利弊。药物治疗的短期疗效已被证实,但长期应用仍存在不良反应、成瘾性等潜在风险;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和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重建正确的睡眠觉醒认知模式,持续改善失眠症状;物理治疗如光照疗法、经颅电磁联合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已被广泛应用;中医治疗失眠历史悠久,但仍需进行现代循证医学评估。李凌江教授指出,“睡眠障碍有多种治疗方法,我国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占比较多,接受心理治疗的相对较少。”


作为该指南的编委之一,潘集阳教授指出,“对不同类型的失眠患者,治疗策略亦各有侧重。”对短期失眠患者,应该寻找并消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并积极处置失眠症状;对慢性失眠患者,需进行病情评估,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医学评估,防范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睡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影响因素侵蚀着睡眠,让人难以获得充分的休息。为拥有健康的睡眠,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科学的睡眠观念,及早识别睡眠障碍症状,科学应对睡眠问题,从而改善睡眠质量,享受漫漫长夜。


排版:晓敏

编辑:蔡增蕊

审核:许奉彦



点击查看第九届医学家年会精彩内容



2024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关爱生命‘救’在身边”全国地铁联动主题公益巡展活动


医师报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面向全国400万医师;关注医生、聚焦医事,依托国内各学科领域的意见领袖,传递医学专家学术思想。关注医师报,关注大医江湖www.mdweekly.com.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