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周刊第2280篇原创
导读:在业绩持续下滑的当下,超市老板和高管对采购腐败“动手术”的决心越来越大了。
撰文 | 一刀 编辑 | 东风
“超市利润的50%被采购吃掉了!”
一家区域中型连锁超市的老板和龙商网&超市周刊记者聊起这个话题时既愤慨又无奈。
在经济增速收窄的当下,采购腐败已经严重威胁到超市的健康发展。相当程度上,实体超市微薄利润的波动甚至取决于对采购人员的管理是否到位。
01
吃掉了利润的一半
“超市的采购腐败严重到什么程度了,肯定会超出你的想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超市供应商负责人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超市采购圈有这样一个流行的说法,月薪七八千元的连锁超市采购经理,每年在采购中收取的回扣、贿赂可能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如果某一品类的采购经理一年搞不到50万,会被圈里人认为‘能力’一般。”这位负责人提到钱的数字时轻描淡写。
这一说法在为大润发供应家居商品的刘先生那里也得到了佐证,他所熟悉的不少采购经理,干上3年,就可以在地级市全款买房了,而这些采购经理月薪几乎没有过万的。“这样的购买力肯定不是靠工资。”
商品进入超市面临的第一道门槛就是采购。刘先生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比如某大型超市,与超市签署合同后,需要给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平均5万元的打点费,由于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第二年续签合同需要打点1万至3万元的续签费。这些钱到位,通过采购经理运作,超市才会在货架位置、新品引进、结款等方面给予配合。”
商品是如何摆上货架的,以及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对消费者来说似乎无关紧要。但对采购人员来说,这些都是“利益”,这利益背后的逻辑是采购人员拥有选择商品的权力。
超市的采购流程一般是这样的:选商品-选供应商-双方谈判-签合同-下订单-交货-上货架-结账。在这个链条上,采购“拿钱”的地方多在合同签订之前,比如选商品、选供应商、谈判等环节。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市供应商负责人向龙商网&超市周刊进一步透露,“通常情况下,老采购是‘做熟不做生’,因为已经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安全系数更高,但对超市来说,恶果显而易见,那就是几年也不引进新的供货商,三五年也难看见商品有什么更新;而新采购员的原则是‘做新不做旧’,发展新的供应商也能获得好处,同时不会和老采购发生冲突,这样就更安全。”
很显然,采购腐败不仅会侵蚀企业利润,更严重的后果是让一些不太合格的甚至是伪劣的商品进入超市,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
传统超市利润微薄在业界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目前,算下来平均一般只有几个点的利润,有些超市的利润率更低至1个点以下,甚至亏损。“通常情况下,如果采购人员收取回扣,按照不同的商品部门,一般会拿到供应商回款的2%至10%不等。最高能拿走企业一半的纯利。”招商证券负责零售板块的分析师李亮透露说。
02
生鲜成重灾区
更要命的是,伴随着超市不断增加生鲜商品占比,采购腐败也如影相随,并在生鲜领域越演越烈。
“生鲜采购腐败是最难防治的。”曾在家乐福做过采购经理、现就职某咨询公司的张文展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
他进一步解释说,在连锁商超系统里,采购会被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一些贵重大额的品类会由总部集中采购,有成熟的过程管控体系,而一些小额的生活用品,特别是生鲜,多会授权各店采购主管执行,采购控制较弱。“更加难以控制的是,生鲜品具有品类采购结构不稳定、价格变动大且单品利润不稳定的特点,这使得采购员在‘谋利’过程中回旋的余地特别大。”
张文展分析说,一般情况下,超市交付货款时,都需要供应商开具增值税发票,但根据规定,作为农副产品的生鲜商品不开增值税发票,而是扣除供货价的9%至13%作为利税上交。
“这就为采购人员和供应商暗中勾兑提供了便利,如双方约定将这个应该上交的利税作为双方的‘好处’,采购人员帮助供应商在财务上达到免交税的目的,或者用其他的增值税扣除额度来抵扣这部分税收。”
加之生鲜这类商品,对其质量上的鉴定主观性较大,这就使得采购有了更大的腐败空间和弹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监督的办法,理论上讲验货就是重要的监督环节。如果采购帮助供应商以次充好,专业验货人员是可以发现的。但往往,一些对此不够重视的超市,即使验货员发现问题,采购依然可以以经营为由施压,给供应商开绿灯。更要命的是,采购腐败就是恶性肿瘤,快速地向各个环节延伸,现在很多超市只要挖出采购腐败,往往会牵扯到物流、验货等多个环节。”
一位北京新发地的蔬菜供应商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把商品送进超市首先要搞定采购,否则不给你开码或者借理由给你锁码,再接着就是要搞定门店,店长、处长、主管等,这一圈搞下来送货成本的10%已经“打点”出去了。
另外,还要搞定收货部,否则验货时也是百般刁难。
以采购为关键点的腐败链条对企业的危害远远大于单纯的采购腐败,“企业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张文展说。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张文展的微信朋友圈记者发现了这样一条信息:
生鲜采购人员常见的腐败方式有6种:
6.巧立名目或偷换概念,以运费、物流费等卡要。
如何遏制腐败?
为什么会有大量的采购腐败发生呢?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采购腐败往往是采购、供应商双方自愿、‘互利’的事情,形式隐蔽,依赖供应商举报发现漏洞的几率非常低。更为麻烦的是我们讲究人情世故,很多事情不拉关系、不送礼不好办,所以供应商多数会主动行贿,一个采购受不受贿,一般主要是靠职业操守约束。”
不管是线下实体超市,还是线上电商,都是针对消费者的销售终端,其背后,是想把产品卖掉的供应商。永辉、大润发也好,天猫超市、京东自营也罢,对供应商来说,要让自己的产品进驻这些渠道去销售,首先要过的,就是采购这一关。
不受监控的权力往往会产生腐败,很难监控的权力也是如此。正是由于采购手上拥有选商品的权力,而且很难被制度控制,供应商才会想尽一切办法过采购这一关。而在人情社会,给采购送礼就成了一种典型的手段,也就让采购这个岗位成为了一个“肥差”。
这是张文展分析采购腐败现象的角度。
他认为超市行业民企较多,很多老板和高层对采购腐败往往会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管理方式,有部分小企业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在不影响公司业绩的情况下,允许员工收受供应商“回扣”可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或将加速公司的发展。也因为如此,一些企业的采购成了“肥差”。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些小企业的采购人员,大多会由老板或高层的亲属担任。
但在经济增速收窄的当下,超市老板和高管对采购腐败“动手术”决心越来越大了。
北京一家只有3家门店的超市,对蔬果采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裁减了所有蔬果采购人员,和北京新发地的一家蔬果供应链公司合作,供应链公司直接把超市所需蔬果送到超市仓库,超市总部只负责根据顾客需求选择商品和进行价格以及质量监督。这家企业的老板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改革当月毛利增长了5个点。”
张文展则认为,这样的改革可能只适合小超市,“对大中型连锁超市来说,扩大自有品牌占比,是遏制采购腐败不错的招数,自有品牌往往是一把手工程,从立项、研发到选厂,需要多部门合作,腐败往往很难发生。”
“对于腐败特别是采购腐败,除了制定相关制度外,最根本的办法是企业文化建设,比如在胖东来腐败就很少。”洪涛认为,“采购腐败的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循序渐进,急不得。”
培训、内训、咨询项目合作请联系
刘老师:18410105271
浙江 江苏 安徽 上海 北京 广西 湖南 内蒙古(西)
刘老师:15801656625
河南 广东 湖北 吉林 江西 海南 新疆 西藏
金老师:18310500064
河北 黑龙江 辽宁 内蒙古(东)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高老师:13501119455
山东 山西 天津 福建 云南 贵州 四川 重庆
广告宣传与商务合作
杨老师:17301159727
客服及投诉电话
安老师 15010621527
广告宣传:杨老师 17301159727
咨询与项目合作:安老师 15010621527
培训课程合作:安老师 15010621527
采编热线:闫老师 18510081583
▲反思2024零售业:几种现象,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