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俄国人对铁道炮一直情有独钟(装甲列车也特别喜欢),将铁道炮当作海岸防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先后装备过很多款,有130毫米、152毫米,180毫米、305毫米、356毫米口径等。今天给大家介绍其中最有名的一款——TM-3-12型铁道炮,该炮有着较曲折的历史。
为了解决早期铁道炮技术落后及威力小的的问题,1927年,苏联人的技术小组开始计划将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的14寸主炮搬上重型机车底盘,这项计划被命名为TM-1-14型铁道炮,其中“1”代表项目系列,“14”代表主炮口径,但是这个方案并不能令军方满意。于是尼古拉耶夫工厂列出了第二个方案,由海军造船设计局指导设计的,基于圣安德烈级战列舰的12英寸主炮改造的TM-2-12型铁道炮。但很快尼古拉耶夫工厂又出台了第三个方案,利用打捞起的塞瓦斯托波尔湾内沉没的“玛丽皇后”号战列舰的12英寸主炮设计的TM-3-12型铁道炮。这三种铁道炮成为了苏军海岸防御火力的重中之重!
“玛丽皇后”号战列舰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炮身不同,但这三种铁道炮都使用了同一种列车底盘,并且由于火炮口径的原因,这三种铁道炮都需要放下驻锄进行固定后才能射击(炮兵们给这些驻锄起了个绰号叫“胡须”)。不过苏联人觉得这些铁道炮是用来进行海岸防御,所以并不认为需要驻锄是缺陷,反而按照需求,给负责海岸防御的铁道炮修建了一系列钢筋水泥结构的射击炮位和隐蔽射击阵地,这些炮位之间还专门铺设了铁路网,使得火炮可以进行换位射击。
莫斯科的TM-3-12型铁道炮
TM-3-12型铁道炮共建造3门,从1938年开始服役,该炮总重达到340吨,最大射程30千米。
苏芬战争爆发后,这些炮曾经参加过保卫苏联的海军基地的战斗,但后来苏联人在战争中失利,撤退时来不及破坏这些铁道炮(只是匆忙毁坏大炮,铁道炮其它部位完整),3门TM-3-12型铁道炮全部落入芬兰人手中。
芬兰人修复了这三门火炮,并一直将其使用到战争结束。修复这三门铁道炮所需的大炮从何而来呢?这又是一段故事。
被芬兰人缴获的TM-3-12型铁道炮
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之后,原沙俄海军黑海舰队的归属权成为各方觊觎的目标,1918年,德国海军进入黑海,接管了原“玛丽皇后”级战列舰的“亚历山大三世”号。
一战后德国投降,“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成为了英国人的战利品。1919年,英国人将“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交还俄罗斯白军,试图推翻红色革命政权。但白军不争气,白俄将军阿列克谢夫被击败,1920年11月,14万名俄罗斯叛乱者,126艘船只从克里米亚半岛撤离,撤往土耳其。这只舰队被称为白俄流亡舰队,最终停留在法属突尼斯比塞大港。
1924年10月29日,法国承认苏联后,法军解除了比塞大港白俄流亡舰队的武装。“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被法国作为废钢铁拆解变卖,其305毫米主炮(12英寸)和130毫米副炮,因为还有利用价值,被保存在突尼斯比塞大港口的仓库中。
TM-3-12型铁道炮只能在博物馆述说历史
苏芬战争爆发后,芬兰政府争取到法国无偿赠与的“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的全部主副炮,包括12门305毫米主炮(12英寸)和18门130毫米副炮。
1940年2月,这些火炮被装上3艘芬兰货船运往芬兰,每艘船装载4门12英寸大炮。但是,其中一艘船在挪威卑尔根港被德军俘获,因此最终仅有8门12英寸大炮运抵芬兰。他们的制造编号是86、91、96、113、119、121、127和129。其中的86、127和129号大炮,被芬兰用来修复三门缴获的TM-3-12型铁道炮。
二战结束后,芬兰人将这3门TM-3-12型铁道炮还给了苏联,最后这些大炮在苏联海岸炮兵部队服役至1961年1月1日退出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