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德国在武器研制及生产方面踩过太多坑,设计了很多看起来先进,但又不符合实际战争需要的武器,例如著名的虎式坦克。并且同时研制的武器型号过多、四面开花,没有集中生产资源生产前线最需要的武器装备,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今天给大家介绍其中著名的一款——“突击虎”自行火炮,号称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自行火炮。
博物馆中的“突击虎”自行火炮
研制背景
“突击虎”自行火炮于1943年8月,在东线作战的德军官兵提议下,使用虎式坦克的车体而开发新型的自走炮,用于城市巷战中攻破的据点建筑或者火力掩体。因为在之前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吃尽了缺乏巷战重武器的苦头。1943年10月下旬,德国研究人员利用返修的“虎”式重型坦克的底盘改装成“突击虎”自行火炮。
“突击虎”在战场上最大的威慑力,来源于它拥有巨大杀伤力的380毫米口径臼炮,这种炮的炮管有两层,可以对烧蚀重的内层炮管进行快速更换。其发射的弹种有两种,4581型榴弹和4582型破甲弹。但实际上只配备了榴弹,或者叫火箭增程榴弹。
开炮瞬间
二、火炮数据
“突击虎”自行火炮主要性能:战斗全重65吨,车长6.28米,车高2.85米(加上弹药吊架3.45米)。配备1门380毫米臼炮(倍径5.4倍),弹药基数14发,高低射界0°~+85°,方向射界左右各10°;辅助武器1挺7.92毫米MG34机枪,弹药基数600发。车组乘员5人,道路时速4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为120公里;越野时速24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为60公里。
“突击虎”最大的特点莫过于那门短粗的380毫米巨炮,炮弹内部填充了大约125公斤炸药,对比现代155毫米炮弹的装药量只有不到10公斤,巨大的装药量,使得“突击虎”在实战中可以轻松的将一栋建筑夷为平地。
巷战中的“突击虎”自行火炮
此外由于“突击虎”的火炮身管过短,导致其射程过低,为了提高射程,德国人为“突击虎”的380毫米炮弹底部安装了火箭助推装置,使其射程达到了5公里以上,虽然射程无法与常规的野战火炮相抗衡,不过,作为一个巷战“拆迁工具”,5公里的射程是完全够用了。
该炮的缺点是340公斤的炮弹实在太重了,装填十分困难,其最快射速只有8分钟每发,而且“突击虎”的短管火箭增程弹射击精度也不算高,除非抵近射击,不然“突击虎”在实战中很难做到首发命中。另外“突击虎”的维护保障也十分的繁琐,一个只有4辆“突击虎”的炮兵连队,就需要一辆半履带装甲车、4辆牵引车和14辆卡车等配属载具,来运送给养、人员和维护设备。
炮口可以装个人进去
三、装备情况
由于该炮在二战后期才研制出来,而此时的德国已经日薄西山,德军只能艰难的处于守势,在盟军的进攻下不断退缩。加上战争后期德国资源有限,所以“突击虎”只生产了18辆后便停产了。
在西线战场上,“突击虎”曾经一炮干掉了3辆谢尔曼坦克,一下子声名鹊起。突击虎凭借着虎式坦克的底盘,口径巨大的火炮,在战场上的确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破坏力和防御力。
被盟军缴获的“突击虎”自行火炮
“突击虎”在1944年8~9月被德军用于镇压华沙人民起义,期间摧毁了华沙很多建筑。在战争末期德国本土的作战中也曾使用过,不过由于其发射速度极低,每一次装弹还必须远离对方炮火射程之外,而且装弹过程比较繁琐,所以在战斗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总体来说“突击虎”还算是一款优秀的武器,但是其研制并不合时宜。原本定位是一件用于巷战进攻的“拆迁工具”,然而到了“突击虎”真正量产的1944年,德国已经进入了全面的防守态势,“突击虎”的作用就显得十分的鸡肋。作为防守武器,笨重的“突击虎”只要一开炮,就很容易被敌人的火炮压制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