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后不久德国便开始了堑壕迫击炮的研制,并且很快生产出样炮,有滑膛与线膛两种。但与现代作为步兵随行火力的迫击炮不同的是,这些样炮体积庞大,口径都在170毫米以上,被称为“战壕臼炮”。今天给大家介绍其中最经典的一种,这便是250毫米重型堑壕迫击炮。该炮由莱茵金属公司于1908年研制成功,1910年投产。1912年底,这种重型堑壕迫击炮开始装备德军。
PS:臼炮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其射程近,弹丸威力大,主要用于破坏坚固工事。因其炮身短粗,外形类似中国的石臼,因此在汉语中被称为“臼炮”。臼炮其实就是迫击炮的前身。
巨大的炮弹
德国研制的250毫米重型堑壕迫击炮有早期型和改进型,早期型主要性能:全重760公斤,炮管长750毫米(3倍口径),口径250毫米,高低射界+45°~+75°,弹重97公斤,最大射程970米,炮口初速200米/秒,射速1发/3分钟。改进型为5倍口径,弹重50公斤,最大射程增加到2000米。该炮可以发射爆破弹、燃烧弹及毒气弹等。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该炮装备的并非是德国陆军的炮兵部队,而是工兵部队。德国工兵不同于其他国家工兵,其任务不仅是布雷排雷、搭桥梁,还充当一线作战部队,是战斗工兵。一战与二战时期的德国工兵均如此,并且战斗力相当强悍。一战时期德军“暴风突击队”,其成员主要就是由突击步兵和工兵组成。
250毫米重型堑壕迫击炮小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用工兵部队组建了一大批堑壕迫击炮部队(主要是营级规模),对战线的关键地段进行加强,其中87支配备250毫米重型堑壕迫击炮,3支配备170毫米中型堑壕迫击炮,117支配备76毫米轻型堑壕迫击炮。这些迫击炮单位都没有使用新的名称和番号,依旧用的是原来的工兵营番号。
1914年8月23日,250毫米重型堑壕迫击炮在比利时列日要塞迎来了自己的战场首秀。当时德军第24工兵营投入战斗,运用装备的250毫米重型堑壕迫击炮摧毁了大量掩体,此战为工兵营赢到了“要塞摧毁营”的雅号,250毫米重型堑壕迫击炮也从此成为了德军的宠儿。
250毫米重型堑壕迫击炮3D模型
德军步兵对该炮非常喜爱,它的高角度射击不但可以严重杀伤躲在树木后面的敌军,更重要的是这些火炮就在步兵身边,让步兵可以随心所欲地攻击自己中意的目标, 而不用再像以往那样依赖传统炮兵的帮助。
1915年,德军步兵开始放弃传统操典中所有人员形成一线同时从壕沟中跃出攻击的方式,而是在工兵迫击炮的支援下每次由小群步兵发动攻击、占领一小块几十米长的敌军阵地、巩固阵地,然后一次又一次地使用相同的方法,直到攻占整次有限目标攻击的所有目标为止。这种步兵小组攻击法不但可以大量减少暴露在法国炮兵防护射击时的伤亡,更可以有效解决法军阵地前障碍物造成的困扰。
该炮在一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50毫米重型堑壕迫击炮的总产量大约有1200门,在一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战争后期,德军甚至使用250毫米重型堑壕迫击炮用来摧毁英法联军的坦克。一战德国战败后,《凡尔赛合约》中特别明确禁止德国拥有这类杀伤力巨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