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汉彬
在人体中,肌酸激酶广泛分布于心肌、骨骼肌、肾脏以及脑组织等多个部位。它具备一项独特的能力,能够以可逆的方式催化肌酸转变为磷酸肌酸,进而深度参与细胞内的能量转运、肌肉收缩以及ATP的再生等重要过程。
肌酸激酶拥有3种常见的同工酶形式,分别为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一般情况下,血清中CK> CK-MB。如果出现CK - MB > CK的异常情况,应该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
1.主要病史
35岁男性患者,8小时前无诱因出现腹部疼痛,初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门诊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病程中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心悸、气短,无呼吸困难,无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患病以来,睡眠不良,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
2.检查结果
该患者住院后治疗3天,采血复查血生化。生化室上机后,结果出现了异常情况。CK - MB:119,CK:80。为什么其他指标均正常,独独出现了CK - MB > CK的情况呢?
3.诊疗经过
患者因为急性阑尾炎收入我院治疗,输液治疗3天后,身体除CK-MB其他各项检验指标恢复正常,拟办理出院。
乍看之下,这张生化报告单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术后复查的其他结果均正常,唯独出现了CK - MB > CK的情况。首先,我们立即检查了当天的质控,未触发警告、失控规则,确保仪器正常运行且无报警信息。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可以直接发出报告吗?
通常情况下,CK - MB 不会大于总CK,因为CK - MB 是CK的一种亚型,在心肌细胞中的含量相对较少。即使在心肌梗死等情况下,CK - MB 的升高幅度通常也不会超过总CK。如果出现CK - MB 大于CK的异常情况,可能提示检测误差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分析。
CK - MB > CK 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血清中存在巨 CK1、CK2:其活性不受抗 CK - M 单体的抗体抑制,会导致 CK - MB 检测结果假性升高[1]。
2.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系统紊乱:癌细胞刺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可能作为底物或辅酶与试剂发生反应,其反应与 CK - MB 相似,从而导致 CK - MB > CK。
3.血清中 CK - BB 升高:在使用免疫抑制法检测 CK - MB 时,抑制了 M 亚基,保留了 B 亚基。如果血清中 CK - BB 含量大量增加(如脑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时),会导致 CK - MB 活性 > CK 活性[2]。
4.溶血或者红细胞的影响:红细胞中的腺苷酸激酶(AK)可直接参与活性法的反应,影响测定结果。
5.方法学干扰:部分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可能与检测试剂发生反应,导致 CK - MB 水平假性升高。
了解原因后,首先我们立即与临床医生进行了沟通,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排除了肿瘤等恶性疾病的影响。经过仔细排查,我们怀疑最可能的原因是溶血或者红细胞的影响。于是,我们查看了原始血样标本,未发现异常,但在查看上机检测的血样时,发现标本似乎有些浑浊。
随后,我们立即进行离心观察,果然发现血清中离心沉积出少量红细胞。经询问得知,是实习同学在离心结束转速降到几百时,打开离心机“手动”提前迫停了离心机,导致血样有些许震荡。
找到原因后,我们立即重新离心上机检测。最终,重测结果正常,我们也揭开了 CK - MB > CK 的“庐山真面目”。
红细胞中的腺苷酸激酶(AK)可直接参与活性法的反应,从而影响测定结果。如果红细胞没有完全离心分离,血清中混有部分红细胞或标本溶血,会导致测得的CK - MB 活性增加,从而使其大于总CK活性[3]。
在医学检验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检验问题时,准确地找出原因,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医学检验工作就如同一场解谜之旅,每一个样本都隐藏着未知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开。
参考文献
[1]朱峰,代荣琴,张金彪.CK-MB假性增高的诱因探讨(附2例报道)[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 34 (8):1.
[2]赵强,邵英子,郭萍,等。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活性常见原因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8 (6):2.
[3]张鹏,迟洁,白香妮,等。临床患者血清CK-MB活性大于总肌酸激酶活性的生物学特征及原因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1 (036-006).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