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咚咚锵,欢乐新年又来到;穿红装,赶庙会,热热闹闹开怀笑。
翻开日历,新年与庙会撞了个满怀。新年,庙会,会为孩子们的体验带来多少种可能性呢?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的老师和孩子们一同寻着“年”的踪迹,体验新年民俗风情,感知浓浓的年味儿,开展了“欢天喜地迎龙年、妙趣横生逛庙会”迎新年活动,将意蕴悠长的传统,悄然浸染于心!
关于新年,总有一抹红色给予你温暖。这一抹红,是新年的仪式感,是新年的温馨感。身着喜庆红衣、手持龙年玩偶,“小喜神”们早早地就在门口迎接,给老师和同学们送上第一声祝福。老师和同学们喜提福袋,感受新年的第一份惊喜。
伴随着冬天的暖阳,怀揣着喜悦的心情,大家欢聚于各班教室,在欢声笑语中,在趣味游戏中正式拉开“欢天喜地迎龙年、妙趣横生逛庙会”游园活动的序幕!伴随着热闹的音乐,老师和孩子们穿梭于各班教室,体验习俗、收获美好。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力量、智慧和吉祥。一年级以“龙”为主题,开展探寻非遗龙文化的庙会之旅。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芳华。剪纸是一种传统的回归,更是一种美好心灵与精神世界的回归。剪纸艺术包罗万象,是日常生活的缩影。二年级围绕“剪纸”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之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而花灯,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承载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花灯最初是为了纪念农历的团圆节而制作的,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巧思精作,沉浸式地体验了制作花灯的乐趣。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与“剑南春酒”和“赵坡茶”并称为“绵竹三绝”,又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年级以“年画”为主题,探寻成都非遗传统文化。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起源于草根,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是我国世代相传的一门民间艺术。2010年成都面塑被列入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五年级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人。
在天府之国,小到闲逸市井的茶馆,大到艺术殿堂的剧院,到处都有川剧的身影。作为巴蜀文化的“顶流”,川剧,又称“川戏”,延绵约三百余年,是戏剧文化与巴蜀文化相融合的产物。2006年,具有深厚文化历史积淀的川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六年级的孩子们用各种方式开展了一场探寻“川剧”魅力的文化之旅。
END
撰稿:周思琪
图片:罗霞、杨雪艺
于萌、赵子航、闫帅男
视频:张艳琳、徐学军、邹立
编辑:陈思怡
审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