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
2023年10月以来,我国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活动逐步增强,多地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呼吸道疾病明显增多的情况。
流行性感冒
特点:
1.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
症状:
1.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
2.体温:可达39~40℃,发热前常有畏寒、寒战。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其中一种。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一定会引起肺炎,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
特点:
1.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任何季节,北方地区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流行。
2.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感染并发病。
3.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
症状:
1.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
2.轻者可不发病,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3.重者可致肺炎、肺实变、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明显的流行季节,北方地区主要集中于11月至次年2月的冬季和早春季节。
2.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眼睛、口鼻的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
症状:
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表现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以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2.一般在病程2~4天,表现为发热、鼻塞和流涕,之后很快出现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喘息),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费力。
“检”:落实晨检,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督促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追”:追查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
“报”:发现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
“拒”:患病学生在传染期不得带病上课;
“查”:复课证明查验;
“洁”:日常清洁和消毒;
“宣”:疾病预防知识宣传。
“防”: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戴好口罩;
“报”: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
“养”:患病后居家休养/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防”: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报”: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报告班主任;
“养”:让患儿居家休养,巩固病情,避免带病上学。
图文排版:吴 敏
审核: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