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是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AGA)的官方杂志,是国际消化病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提供了胃肠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和权威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是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AGA在中国唯一官方指定授权发布《胃肠病学》杂志翻译的单位。
本期为大家带来《脑-肠行为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的影响:系统评价和网状荟萃分析》,敬请关注!
通讯作者:
Christopher J. Black和Alexander C. Ford,博士,英国利兹教学医院NHS信托基金会-利兹胃肠病学研究所
背景与目的
部分脑-肠行为治疗(BGBT)可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整体症状。美国管理指南建议将其用于治疗持续性腹痛患者,但其具体效果尚未得到系统性评估。
方法
本文检索了截至2023年12月16日的相关文献,筛选了关于BGBT对成人IBS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在各种疗法及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对腹痛情况进行了评估。本文对相关数据进行意向性分析,并假设退出研究的患者为治疗失败,报告了腹痛未改善的汇总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CI),根据P评分对各种疗法进行排序。
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了42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22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相关研究及患者最多且被证明对腹痛治疗有效的BGBT包括:自我引导/与治疗师最少接触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RR 0.71; 95%CI 0.54~0.95; P评分0.58) ,面对面多维度行为疗法 (RR 0.72; 95% CI 0.54~0.97; P评分0.56),面对面肠道靶向催眠疗法 (RR 0.77; 95% CI 0.61~0.96; P评分0.49)。在仅招募难治性IBS患者的试验中,团体CBT针对腹痛比常规治疗更有效,但其他疗法间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相关试验均存在偏倚风险,漏斗图呈不对称性。
结论
自我引导/与治疗师最少接触的CBT、面对面多维度行为疗法和面对面肠道靶向催眠疗法等多种BGBT可能对IBS腹痛治疗有效,各种疗法之间无显著优劣性区别。
研究者说
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其特征是腹痛并伴有排便频率或粪便性状的改变,其发病机制与肠-脑互动异常有关,除药物治疗外,AGA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建议将BGBT应用于改善IBS患者腹痛症状。本研究纳入了42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5220例患者,其中3726人接受了BGBT,1494人接受了对照干预,旨在评估BGBT对IBS腹痛的疗效,为未来IBS管理指南提供参考。
本研究显示,部分BGBT对IBS患者腹痛治疗效果优于至少1组对照组(如常规治疗组或待治疗组),其中包括数字化肠道靶向催眠疗法、数字化放松疗法或训练、面对面压力管理、正念冥想训练、团体CBT、自我引导/与治疗师最少接触CBT、面对面多维度行为疗法和面对面肠道靶向催眠疗法。其中,前4种治疗方法仅在1~2个试验中进行了评估,样本量相对较少;后3种治疗相关研究较多,在后3种干预中面对面多维度行为疗法同时优于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及待治疗组)。经过对各项BGBT的间接比较,数字化肠道靶向催眠疗法和数字化放松疗法或训练明显比其他疗法更有效,但样本量相对较少。另外,在15项招募难治性整体IBS症状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间接比较中,团体CBT比常规治疗组效果好,其他疗法则无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许多RCT治疗干预措施的高度可变性和小样本量使得研究结论普遍性受限。其次,研究分析漏斗图不对称表明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等。再次,将各试验结局评价的复杂心理测量问卷“二元化”为腹痛是否改善,可能过度简化治疗效果;将退出研究的患者归于治疗失败组,可能会影响整体效果评价。最后,与药物研究相比,BGBT研究样本数量小、多数研究集中于西方人群、行为治疗很难对治疗师及患者盲化、难治性IBS定义存在差异等因素有可能影响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部分BGBT能改善IBS的腹痛症状,其中自我引导/与治疗师最少接触CBT、面对面多维度行为疗法和面对面肠道靶向催眠疗法的相关研究数量最多。但相关证据质量不高。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探索BGBT对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IB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从而为IBS管理指南提供参考。
译者简介
译者
阎昭
医学博士
消化内科医师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道肿瘤、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审核
施海韵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青年博导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青年博导。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微生态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道疾病专业副召集人,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论坛副召集人。入选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多项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在DDW、APDW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汇报交流并获青年研究者奖。主要研究方向: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与肠道微生态。
总审核
张澍田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临床医学协同研究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第三、四届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四、五届会长,亚太消化内镜学会第六、七届委员,世界华人消化医师协会第一届会长,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主编,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主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消化中心简介
西城院区
通州院区
顺义院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以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微创)诊断与治疗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是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由消化一、二、三科、消化内镜中心(全球20家最卓越之一)和消化实验室组成。共有医生99人、科研人员27人、科研辅助人员15人、护士102人。现有病床150张,消化内镜中心总面积5400平方米,共有46个操作台,其中ERCP6台。实验室总面积6000平方米。
西城院区:位于首都核心区(前门南、天坛西)
通州院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
顺义院区:位于首都机场附近的后沙峪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