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影像及功能学犹如介入医师的第三只眼,能够助力其快速辨别罪犯病变,精准洞察管腔及管壁细节。
近年来,随着中国冠脉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腔内影像及功能学技术在冠心病机制探讨、介入诊疗策略选择、治疗手段优化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理念的普及与推广,如何更有效地实现精准PCI?也成为了广大介入医生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4年6月29日,中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青年医师俱乐部(CCEC)专题会,汇聚着国内顶尖腔内影像及功能学专家大咖,携带着丰富的前沿热点与科研成果,依托着CCEC搭建起的高质量学术平台,借着第十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WCC 2024)·冠心病介入论坛的东风,于上海正式拉开了帷幕,为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01
浓厚的学术氛围与纯粹的医学热忱,让会议现场热闹非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为会议致开场辞,以殷切期盼,寄语中国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发展的光明未来!
刘健教授:谋共识、明方向,拓宽冠心病介入治疗新路径
刘健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表示本场专题会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依托CCEC搭建的专业学术平台,无论是主持嘉宾,还是主讲嘉宾,都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学习过腔内影像及功能学技术的Fellow,他们学成归国并在国内广泛传播和推广腔内影像学知识,为中国腔内影像及功能学的发展创造了肥沃的学术土壤。其次,此次会议主题明确,焦点突出,将围绕易损斑块、计算生理学、影像与艺术等三大主题内容展开讨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为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启发。
02
与此同时,论坛的易损斑块、计算生理学、影像与艺术三大学术版块同步开启,诸多顶尖大咖专家、参会同道们汇聚一堂,开展精彩的学术报告和内容讨论,共同探索我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
易损斑块:冠心病治疗未来十年的靶点?
易损斑块环节由刘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沈玲红教授担任主持嘉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洵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邱福宇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童亚良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张明友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围绕冠心病治疗未来十年的靶点等内容展开学术讨论。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张明友教授从病理生理学机制出发,针对易损斑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讲解,并进一步明确了以大脂质池和薄纤维帽为特征的易损斑块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邱福宇教授讲解了炎症反应在易损斑块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表示易损斑块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物化学特征,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胡洵教授针对易损斑块与MACE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强调不同定义的易损斑块对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不同,至今为止尚未得到一致性的答案,未来需要更严格的易损斑块及MACE定义;李晨光教授就传统腔内影像技术和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诊断及发现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表示残余炎症的评估和干预是未来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童亚良教授介绍了对易损斑块的预防性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表示无论是介入治疗还是优化药物治疗,针对易损斑块有诸多预防性治疗手段,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与会专家同道们立足于影像技术在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当易损斑块影像与生理学冲突时应如何抉择以及易损斑块未来的治疗策略方向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呈现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学术盛宴。
计算生理学:数学与心血管生理学的完美交汇
计算生理学版块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卜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吴小凡教授作为主持嘉宾,携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董樑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培仁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范永臻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教授、解放军第306医院赵蓓教授等主讲嘉宾,共同聚焦前沿理论,探讨技术实践及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董樑教授介绍了Image-derived FFR与wire-based FFR的优势与不足,并强调心肌缺血最根本的关注点在于心肌的血供,而不仅是病变本身,干预真正引起功能性血流限制的冠脉狭窄才能解决对应的心肌缺血;宋雷教授针对计算生理学应用场景进行了全面解读,表示计算冠脉生理学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更利于生理学指导的理念融入日常临床实践;单培仁教授讲解了如何理解计算生理学与侵入性生理学指标间的不匹配,表示冠脉功能学的核心价值是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从而提供临床指导PCI的手术策略建议,功能学在判断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及患者术后预测等方面是评估的金标准;范永臻教授从临床中常用的Wire-based IMR、Angio-Based IMR、MRR的角度讲解了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指标,指出冠脉微血环功能障碍是心肌缺血基本机制之一,其独立影响患者预后;赵蓓教授就CT-FFR的原理、优势与特征以及应用价值展开了介绍,强调CT-FFR虽然存在限制与不足,但是仍然可以在冠心病的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嘉宾们针对充血态在传统生理学与计算生理学中的价值、传统生理学与计算生理学的临床场景应用选择、计算生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迸发出无数思想的火花。
影像与艺术:人工智能、分子影像
影像与艺术作为本场第三个学术版块也同样精彩纷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郭军教授、上海市同济医院刘学波教授担任主持嘉宾,聚焦“影像与艺术”,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涂圣贤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郑博教授、中科院西安光电所朱锐教授共话技术、共谋发展、共展信心。
郑博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冠心病临床决策中的应用场景,强调了人工智能赋能精准评估和风险预测、辅助临床决策规范管理同质化进程的宝贵价值;涂圣贤教授就人工智能在计算生理学中的应用前景展开分析,表示AI辅助从冠脉影像中快速定量评估冠脉狭窄,包括冠脉生理学和斑块易损性,有望促进计算生理学评估的临床应用;曹阳教授针对人工智能是否可以改变传统的心血管影像诊断方式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指出未来人工智能的使用场景将比现阶段更为广泛,但始终离不开对传统的心血管影像诊断方式的深挖和探索;高霏教授从虚拟组织学(VH)到近红外光成像(NIRS)的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分子影像在脂质斑块中的诊断价值,强调了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个体化诊疗的重要性;朱锐教授荧光成像在斑块炎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指出了多模态融合实现斑块全方位诊断的可行性。
与会专家们就人工智能是否能改变现有的冠心病诊断与治疗和分子影像未来发展的趋势展开了讨论,共同赋予了论坛非凡的意义。
03
腔内影像及功能学作为有效的血管内检测手段,在识别罪犯病变及病理类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助力介入医师根据病变特点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5月29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牵头的中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青年医师俱乐部(CCEC)正式成立。
恰逢CCEC成立四周年契机,本届中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俱乐部(CCEC)专题会的圆满召开更显意义非凡。大会不仅充分展示了腔内影像及功能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应用,还为广大参会同道们未来的科学研究、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更让大家通过深入探讨和经验分享,对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山海自有归期,风雨自会相逢。
期待中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俱乐部(CCEC)专题会的圆满召开,能汇聚更多青年医师的智慧与力量,开展更优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构建起更加规范化培训体系、多中心协助平台、科研成果创新转化链,共同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不断提升,为广大患者谋取更多福祉之余,亦让CCEC“有活力、能创新、能组织”的旗帜,飘扬在浩瀚的学术星空!
扫描进入CCEC专栏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