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过大年,到今天112岁了。

文摘   2025-01-29 17:12   河北  

正月初一过大年,到今天正好112年了。

我们很多多觉得是自古以来的事情,其实都是错觉。

例如,我们觉得耕地很值钱,其实值钱也仅仅是这十几年的历史。

耕地在老百姓心目中值钱是因为农业税在2006年正式取消。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

在农业税之前是叫做三提五统。

三提五统中的三提是指农户上交给村级行政单位的三种提留费用,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行管费;五统是指农民上交给乡镇一级政府的五项统筹,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乡村道路建设费和优抚费。

在明确叫三提五统之前,应该是叫做交公粮。

咱们中国交公粮的历史上叫做皇粮国税、天经地义。

全国不交公粮的地方,估计只有一个,就是华山。

民谚“自古华山不纳粮”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与陈抟老祖在华山对弈,赵匡胤连输三局后,身上再也摸不出几两碎银,于是耍起赖,指着华山要押给陈抟老祖,老祖他一眼看穿这个衣衫褴褛却器宇不凡的年轻人,就是将来收拾乱世一统江山的真龙天子。于是全盘接受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兑现承诺,华山之内从此不纳皇粮。

自从国家2006年免除了全国的农业税,种地不纳粮国家还给补贴,这样土地才变成了香饽饽,要知道在九十年代,有很多人家找到村集体要求退地,所谓退地就是把承包地退还给村集体,那时候能把土地推给村集体的都是一些跟村领导关系好的,因为他们退回的这些土地附带的农业税是需要由村集体承担的。

其实还有很多我们常用的词语也不是我们自古以来就使用的,例如派出所、基因、浪漫、混凝土、“健康”一词是出自日本汉字,近代日本人将英文“health”一词译成汉字“健康”,而后传入中国

我摘抄一段:

从清朝打开大门那天起,词汇量就是指数级的增长,我们总觉得中文是日文的母本,其实中文现代词汇半数来自日语,当年张之洞让路孝植拟个文案,结果里面有“健康”一词,张之洞不高兴,“健康”二字乃是日本名词,觉得可恨。路孝植答:“名词”这个词,也是日本词,用之尤觉可恨!

混凝土也是?

是的,翻译于日语,但是呢,日语是翻译于英语,到中国后又创造了“砼”这个字。从清朝起,中文词汇一部分来自于日语,一部分来自于英语,这是从外语角度的,从文献角度呢?一部分来自于佛教,一部分来自于基督教,佛教融入汉语比较早,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基督教对我们的影响也就是百年历史,例如我们说的礼拜几、元旦、圣诞,包括医院用的十字标,这都是基督教带来的。

电商时代,也一直在创造新词,例如蛇果,听起来很恐怖不?其实蛇果也是音译,Delicious。

我们的民族歌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茉莉出自梵文,时间一长,就成了纯粹的中国文化,世上生命力旺盛的语言,从来都兼容并包;一成不变,就是死语言。为什么名著隔个三五年就重新翻译一遍,根源就在这里,一代更比一代强,根源就是词汇量更丰富了,文化解读更深邃了,最初的译本可能只纯粹的语言翻译,天才翻译家李继宏的《傲慢与偏见》,你知道他怎么翻译这些名著吗?

他会走进名著,去作者的生活地,去故事的发生地,去实地采风,去感受。

跑题了,严重跑题了

书归正传,说正月初一过大年

清代以前人们过年并不是在正月初一这一天。

而是在立春这一天,立春才是春节。

立夏是夏节,立秋是秋节,立冬是冬节。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当了民国大总统,宣布1914年开始以正月初一为春节,我们正月初一过大年这个历史并不久远,




大城杂谈
读书,不要总读那些心灵鸡汤。因为它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帮助,我们要的是有用的。读完以后,能对我们的思维、习惯略有启发,如果能有一丝丝改变就是最好的了。生活也许是简单枯燥的,但是我们要把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过得有滋有味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