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大城杂谈十大历史重要发现(总结版)

文摘   2024-12-22 00:02   河北  
1与开国领袖单独合影的大城人

伟人一生照片无数,但是单独与人合影的,不多。许多名声赫赫的开国将军一辈子都未必有与他单独合影的机会。得胜爷爷日理万机,能够停下工作来与人单独合影,对方必定是有特殊贡献的人物。

跟得胜爷爷合影的这个大城人叫做章禹


公开资料我没有找到关于他的信息,白洋桥村我有个好朋友邓中信哥哥,跟他打听得知章禹就是白洋桥村人,本名邓乃浔。老革命家, 应该是工作保密所以一生隐姓埋名。他的经历外人难以得知。沧海桑田,时光荏苒,那一代人基本上都已经作古。今天的我们也进入了一个新世纪,很多的事与物都过了保密期,应该予以解密了。如果能够把章禹的故事、经历整理出来肯定是大城县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白洋桥村不同时期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牺牲奉献的人物,应该每个人都有一段传奇故事,如果没有人挖掘、整理的话,就会慢慢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白洋桥村在清末民初是大城东部重镇,名为白洋桥镇,是子牙河上的重要水陆码头。自清末以来,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大城历史人物,该村邓毓怡清末东渡日本留学,曾回国计划用炸药炸死慈禧,可惜谋事不密,北清廷得知,险些被抓。他的革命思想在北方实属先进。。

他认为振兴教育是救国的根本,便把自家的宅院辟为校舍,出资购置教学设备,开办“启智学堂”,教授乡里子弟,凡本村青少年一律免费入学,一些贫寒之家的子女还受到学习费用上的资助。

在别的村还在为不识字发愁的时候,白洋桥村涌现出大批立于时代潮头有理想、有眼光的英雄人物。

读到了一段关于清末戊戌变法谭嗣同的段落。

谭嗣同死后,受过新学教育的学生站了出来,于是有了后面的链锁反应,黄花岗、镇南关以及后来的武昌首义。你放心,谭嗣同这样的觉悟,不会出自普通家庭。

他爹,两江总督。

按理说,谭嗣同,不缺吃不缺喝,这种富家子弟,就是为了中国的未来。真的是纯粹的信仰。其实,他爹也挺牛逼的。儿子被杀后,还为儿子写了挽联,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读了谭嗣同这一段,我觉得,白洋桥村的那些永雄豪杰,很多的都是出自富裕家庭,他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立于时代潮头,为什么?

不也是为了国家民族变得更好嘛!

他们当年,一定看到了今天。

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他们奋斗的理想。

他们为什么如此坚定?

我相信他们能在百年前就看到了今天的结果。

这群人,前赴后继,从推翻清廷建立民国,再到抵抗日寇建立新中国,白洋桥人每一次都站在时代潮头,以邓清、邓吉熙为代表的一批白洋桥村人在最困难的岁月加入了中国近百年来,最牛逼的创业团队,

这个创业团队,对我们老百姓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吃饱、穿暖,我们的任何一代祖先都没有向我们这样幸福生活过,

让我们站在了世界文明之巅。


2
1970 大城县工业遗珍--大城县保温材料的源头产品
大城县大广安瓷器厂生产的双层保温杯,
尤为珍贵的是保温杯盖子上注有河北大城字样,这算是大城县保温材料的源头吗?
3
1970年代大城县航拍照片
感觉那时候的大城县城像一只正在爬向白马河的乌龟。
4

民国时期《庸报》《大城县有扶苏墓》

副标题《清风井传说极为离奇》

大城县城北的龙冢。民间多传说为秦始皇幼子墓,光绪大城县志记载为“秦太子墓”具体何名无从知晓,今得此报纸,证为秦始皇太子扶苏之墓。

确实为一大历史发现!

该文还记载了大城县其他几处古迹,(姜太公)钓台、长城、龙冢、少司马坊、清风井。

清风井在今日的牛村,古县志亦有记载,只知道是李自成兵调戏女子,女子性格刚烈,不从,趁乱兵不备,投井而死,故名清风井,为古大城著名遗迹。古时候女子名讳不为外人所知,故皆不知其名,此文章记载牛烈女名狄英,补充了历史空白。


该文对李松李都堂的少司马坊记载亦颇为详细,实为难得老资料。

这是献县张继岩老师大城县文史学者杨馨远老师提供。

5绝无仅有的民国时期加“河北大城”字样票据

这张完税证明的珍贵之处是在印花税票上特别加印河北大城字样,非常罕见的印花税票

税票中央是中华民国秋海棠的地图,上方一横字是:国民政府印花税票,下方为大写汉字壹分及英文。这张票据保存到今天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尤其是带有:河北大城“字样,您说呢?

6新发现,大城县作家1955年出版著作《愿望》

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大城县作家陈文哲的著作《愿望》,


屈指一算,七十年了,这本书在当年可是一本畅销书,简单的一看就有五个印刷版本


作者陈文哲,本名陈书铎(1920-1989),大城县平舒镇北王祥村人,小学教师。


以身边的故事创作出中篇小说《愿望》,作品以年轻的女教师刘静宜为主角,她在农村教学工作上努力、热情、有创造性,因而取得卓越成绩,还帮助农民摆脱封建残余思想,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好评;该作品87000字,1955年7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至次年4月共计5次印刷,在全国影响广泛,也开启了本县文学创作的先河。

7《1969参加复建天安门的大城人》

今日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北京天安门是1969年秘密复建的。当时有许多位优秀的大城儿女参加了建设,

有读者肯定会问,现在的天安门是复建的?还有许多位优秀的大城儿女参加了这一秘密工程,我怎么不知道,这是真的吗?

能参加复建天安门,这个是非常光荣的大事,这给大城县建筑史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徐洪源老师提供的信息。徐洪源老师是大城县历史文化名村完城村人,高级教师,历任中、小学校长,曾任县作协副主席,现任大城县诗词学会会长。


徐老师说他们家族里有个大伯,在北京工作,一九六九年重修天安门时,这个大伯跟李瑞环一个班组,李瑞、环是班长,他是组员儿,保存有关于这方面儿的多份照片和证书。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地震也波及北京,天安门广场也未能幸免。

经勘察,塔身主体结构已严重损坏变形,部分地方已经下沉。

天安门不是一般的文物,它承载着重大的政治使命。

国家每年都在城楼上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正是因为这个因素,1969年,国务院正式决定拆除旧天安门城楼,然后按原规模、原建筑形式在原址重建,并用新的替换所有建筑材料。

1969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了重建天安门广场的计划,周总理担任总指挥,所以这个工程在当时意义重大。

1969年国庆节后,天安门城楼被巨大的天篷完全遮盖,人们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高33.7米。如此庞大的建筑,想要完全覆盖起来,难度很大。

但施工队只用了8天的时间就把天安门广场的芦席铺满了。

之所以遮盖,是为了保密,

为确保任务安全,北京市建设五局对施工人员进行了严格筛选。

不仅技术要强,政治上也要靠谱

所有施工队成员不得向外界透露工程情况,包括家属。从1969年12月正式动工到1970年4月竣工,整个重建仅用了112天。据统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高峰期达到2700余人。这其中包括多位优秀的大城儿女。

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大城儿女能参加秘密复建这个伟大工程,这是大城人的光荣,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光荣。

8首次发现民国时期的大城县乡村地图,

9难得一见,清代大城知县上报军机处的咨呈文

这是一份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顺天府大城县知县马为瑗给军机处转呈文。


年月日上盖满汉文红色大印,下一行红色小印《核对发文官准补武清县知县项寿堃》,文中有国立故宫博物院水印字样,这应该是故宫档案。


这个关于大城县的老资料是非常罕见的。


这个资料填补了一个空白,咱们前几天转摘的《大城历代知县名单》缺少这个马知县的记载,

也许是当时咱们这里不掌握或咱资料库残缺。

这份资料是李教授今天下午转发给我的。

在此对李教授的热心表示感谢。上这份咨呈的大城知县叫做马为瑗,事情是大城县属地王口镇五品封典王立元在得知大城书院改为学堂之后,经费短缺,自愿捐银一千两。

那时候一个普通人家一年收入大约在10-20两银子。一千两大约是一百户人家的收入,这可是一笔巨款了。在筹措这笔钱的过程当中,王立元猝然离世,他的侄子王星焕遵照伯父遗言继续筹集银两,银两筹集圆满后将该款捐赠给大城书院。王立元急公好义情殷兴学,因此大城知县上奏光绪皇帝,请旨为王立元建《乐善好施》牌坊一座。以激励后人。

王口镇古为大城北部重镇,(解放后区划调整划入静海县),王口王氏家族人才辈出历为大城县名门望族。

这份咨呈也揭开了一段少为人知的大城好故事。

这份奏折中提及的大城书院,全名为大城凤台书院,清代同治年间由时任大城知县彭瑞麟,邑董绅士邓天一,本县名儒任联弟倡领创办。这是大城县历史上第一座书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全国所有的书院统一改为学堂。

改为学堂,经费见拙,因此王立元自发筹集银两以解学堂之困。可见品德之高尚。

在这份档案文字中还有一段《听其自行建坊》,也就是说建牌坊,官方同意了,但是官方没钱,你可以自己出钱建设。由此也印证了一点,在古代,建牌坊、立石碑,不是有钱就能建的,也需要官方的批准、核实。不像今天这样,我有钱就可以随便立碑建牌坊,那个时代的规矩比今天严格多了。

10

1945年光复大城县城的消息刊登在了解放日报上

(大城县作家韩炳伟老师提供)

下图依旧是一份由韩老师传来的珍贵资料---解放日报,


记载的是1944年冀中我军攻入大城县城,详细内容请仔细放大阅读


11
抱着康熙登基的是大城张思河村人张问基
12故宫存大城画家作品,溥仪留《宣统御览之宝》鉴赏印

这是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大城县画家、同光年间皇家画院如意馆掌馆梁德润画《红日出山图》画轴正上方钤印“宣统御览之宝”右下角有“臣梁德润恭绘及”臣梁德润“印章一枚。

这在大城县绘画史上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例。(作品有帝王鉴赏印鉴的唯一一例

请自行放大图欣赏


13

称《大城士民向来刁悍》(2024年07月14日 12:49 河北)的半份奏折

这是偶然间得到的半份资料,细看应该是上呈给皇帝的奏折,只有半份,所以是哪个大臣所呈奏,无从得知,

14被遗忘的,参加二次革命的大城人

这是一份一百多年前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十月二十七日的政府公报,上面刊登的是陆军部开除部分陆军军官学校及第一第二预备学校学生的通告,。为啥要开除这些人呢?


在第四行头一位就是,由于字迹斑驳难以辨识,我只能分析出是顺天大城县李源濬?(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不敢确定)看通告得知,这份开除名单里的人,政府机关不许录用,已经录用的立即开除,为什么这样狠呢?

北洋政府1913年10月27日发布《政府公报》(第532号),通告予以开除的390名保定军校一期生及321名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一期生、199名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一期生,实为军校生参加了由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

这个大城人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可惜没有成功,反而上了被制裁名单。

但是恰恰由此证明这个大城人是个热血青年,是真正的革命者是展示大城不屈不挠精神的奋斗者。

15清代太医院的大城神医

王口镇岳晓峰老师提供的一张清代资料,清代太医院衙门资料。上面第三人是太医院左院判李崇光,顺天大城县人。

经常看咱们大城杂谈的朋友知道,前几年咱们大城发现了清代皇家画院如意馆的掌馆梁德润家族,现在又发现了一个神医,真好。

16廊坊各县康熙年间大城、文安、霸州、永清、三河、香河、东安各县古城池图

2024年08月09日 发表

本图为清代康熙皇帝御览之图,藏于皇宫大内。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下图北京城图

17大城县河北梆子老艺人珍贵录音资料

这些河北梆子手抄剧本一共三大本,使用者是大城县大尚屯镇东青州村民间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李引弟(1951--2024)。

过去的大城县民间河北梆子老艺人一代代都是口传心授,难有文字版本传世。解放后生活水平好转,识字率提高才逐渐有了手抄剧本。

这是七十年代末,大城县河北梆子老艺人手抄剧本,字迹工整的是东青州村齐润旺抄写,字迹潦草点的是李引弟抄写。

河北梆子的慢板有“大慢板”和“小慢板”两种,都是四四节拍。大慢板的特点是旋律曲折。腔多字少,刚柔相济,起伏鲜明,小慢班的旋律较“大慢板”简练。又较“二六板”复杂,是介于二者之间兼有二者之长的板式。慢板唱腔多表现忧虑、悲伤回忆。子(?)念、联想和叹息等情绪。慢班儿是河北梆子最具特色的唱腔。河北梆子激昂悲壮的风格在“散板”中表现的最为鲜明,“散板”节奏灵活自由。无板无眼可以根据剧情的变化做多种形式的演唱,如。点板,哭板。搭调。哭?二三,起板,带板等都是散板形式。

以上这个河北梆子的要诀,从未见于书籍,实乃老艺人心得,万幸的是在老艺人口传心授的时候齐润旺记录了下来。

今天还找到了多盒录音带。,录音磁带,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今天这个时代,上哪里找录音机去?

如何把这几十年前的录音转化成现在的收听方式?亲人们,谁有能播放磁带的机器,我这找到多盒八十年代大城县民间老艺人的河北梆子录音带,想转化成现在的录音保存,这也算是抢救文化吧,有办法的亲人联系我(微信15631635962)

我觉得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资料、应该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18
惊喜!同治版大城县地图首次发现!

2024年08月17日 大成杂谈又有了新的发现,

大城县地图,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的大清同治版本,并且是官方修订本!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此图在古书本上分为四页,这是任丘热心读者沈老师给电子拼接出来的完整版。

在此,向沈老师特致谢意!

19
杨馨远老师重大发现--孙洙版乾隆官修大城县地图

清代乾隆年间官方修订版大城县地图!这个再次弥补了大城县文史资料的空缺!

以前咱们地方上不掌握这个版本。

这是一份重量级的发现!特别是地图的左下角标注了制作者名称---知县孙洙。孙洙可是咱大城县历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啊!蘅塘退士(1711~1778,héng táng tuì shì) ,清朝学人,原名孙洙(zhū ),字临西(或作苓西),一字答西,号蘅塘退士(或蘅堂退士),晚号退士,祖籍安徽休宁,生于江苏无锡,《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


20东北抗日义勇军中的大城将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和东北军中的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影响下,违抗国民党南京政府“不抵抗”命令,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对东北抗日义勇军运动加以领导。自1931年10月起,满洲省委和各地党组织先后派200余名党、团员和反帝大同盟、反日会骨干到各路义勇军中工作,推动东北义勇军运动迅猛发展。但由于遭受日本侵略军的血腥镇压,到1933年初,东北抗日义勇军基本瓦解,只有一小部分武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坚持战斗,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在东北义勇军中有一位将领就是咱大城人。

邓乃柏,河北大城白杨桥村人,冯占海部吉林救国军第1支队长,63军91师副师长,63军参谋处长。

【鄧乃柏】時任抗日救國軍第一支隊支隊長。(1898-1952)字敏修。河北大城县白杨桥村人。东北陆军讲武堂三期步兵科。奉軍出身。世代耕读,深曉大義,正直清廉,軍中翹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義憤填膺,率部誓師,抗倭討賊。11月28日,馳援哈爾濱,天寒地凍,英勇奮戰。後轉戰數千裡,風餐露宿,艱辛備嘗,西征大捷,享譽盛名。1933年2月,率部參加长城抗战,英勇無畏,屢獲殊榮。全面抗战爆发后,迭戰河北,矢勇致捷,奮不顧身。抗戰大勝後,卸甲歸田,深藏功與名。1952年辭世。壽年54歲。

邓乃柏在东北讲武堂的资料混成旅步一团二营步兵科,籍贯直隶大城,通信地址,直隶大城县白杨桥敦化堂。

对于邓乃柏将军的事迹咱大城书籍上未有传记。感谢大城文史学者杨馨远老师、献县张纪岩老师提供宝贵资料。

21民国三十七年三十八年的大城利民书店股金证!足称得上大城县文化国宝!

这份珍贵的资料由大城县收藏家杨瑞一老师提供。这些东西都是进大城县博物馆级别的珍贵资料了。


在这个股金证上面还提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词汇-----大城斗。


22安徽名山惊现明代大城人巨幅石刻《飞举冲霄》

这幅石刻是大城县文史学者杨馨远老师提供。他说这是他的朋友在安徽省休宁齐云山发现的。

“飞举冲霄”石刻上款是“万历庚子岁菊月吉旦立”,

下款为“大城岳村居士刘朝用书”。万历庚子,是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600年);


23博物馆级别,1955年大城发出的通报

通过阅读《通报》全文得知,1955年四月21日三区(大尚屯)北桃子村死了一匹红马,上报县里和区里核验以后,把马肉分割后、在集市出售,由于死马肉中含有病菌,造成了一起八十一人中毒的食物中毒事件,为此举一反三,要求全县各级都要重视起来。

这份通报中,第一句话说北桃子村合作社死了一匹马,死后来报,县区验查。这一句看似普通,实则非常必要,也证明了一点,过去大牲口是重要生产力,不允许随意宰杀,即便有病死了,也得报经上级审验批准后才能分割吃或者出售,前年在群里探讨了这个观点,这次再次得到了证实。

就拿吃驴肉吃马肉来说咱们很多以为自古以来的事儿,其实不过二三十年的历史。

这是一份可以进入大城县博物馆级别的通报了。


据今天七十年了,落款是大城县人民委员会,五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而盖的大红印章确是《大城县人民Z府》,本资料由大城县收藏家杨瑞一老师提供。

以上是2024年度大城杂谈十大重要历史发现,

说是十大,其实搜罗了二十余条,去掉哪一个好呢?哪一个我也舍不得,毕竟都是重要的历史资料,时间关系,现在是半夜23点50分了,明天还要工作,虽然还有几条我觉得应该收录的没有收录上本名单,抱憾吧,因为我也是忽然间想起去年的12月22日发表了大城杂谈十大发现,于是晚上十点开始整理本文,匆匆而录,希望文前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留言。

用我自嘲的一首小打油诗做个结尾吧

自是田园农夫,

耕种暇余读书。

敬贤之心久矣,

奈何无有殊途。

英雄豪杰侠义,

人人莫不羡慕,

也思名列榜中,

只恨胸中墨无。

悔不当初多食墨啊。

齐红亮顺祝文前各位老师2025万事顺意、发大财!


大城杂谈
读书,不要总读那些心灵鸡汤。因为它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帮助,我们要的是有用的。读完以后,能对我们的思维、习惯略有启发,如果能有一丝丝改变就是最好的了。生活也许是简单枯燥的,但是我们要把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过得有滋有味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