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令人心动的offer6》罗仪涵:对法律热爱,对生活热爱

文摘   2024-11-29 22:01   北京  

《令人心动的offer》第六季(香港律政职场)正在腾讯视频热播。节目中,又飒又酷,超级理性的法律实习生罗仪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仪涵是2017年郑州高考文科状元,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于美国T14-芝加哥大学法学院(LLM)。本期,超律志Mack老师线上视频连线采访《令人心动offer》第六季实习生罗仪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仪涵的世界,探索她是如何一步步走进法律的殿堂,并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

以下是超律志整理的采访稿,希望对各位法律人有所裨益。


她的成长经历与求学、职业之路


Mack:你是郑州 2017 年文科状元,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能否分享一下你的成长经历对你考入北大并选择法律这条职业道路是否产生了影响?


罗仪涵:首先,关于“状元”这个事情,其实我一直在努力摆脱这一标签。我在高中并非每一场考试都是前三名,所以,高考的成绩我个人是相当满意的,我自认为这是一份幸运。考试结束后,尽管有许多学校和专业可供选择,但无论是选择北京大学还是法律专业,都是我当时无比坚定的唯一选择。


我从小就很向往北京大学。初高中的时候,我经常读五四时期的作品,尤其特别喜欢鲁迅,所以北大对我的吸引力是非常强的。另外是,我觉得北大比较浪漫吧。北大很有理想主义,会有那种“无用之用”,而且北大的那种使命感和包容度也很强。


另外,我对法律产生兴趣的过程相当偶然。最初我对经济学颇感兴趣。我就读的高中有商业精英社团,我也积极参加了模拟商业竞赛活动。然而,高二那年春节,我回到农村老家过年时,经历了一件事,让我对学法律产生了兴趣。当时,一位大约五六十岁的老人,手里提着两块肉,来到我奶奶家,为了借200块钱过年。这件事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尽管我知道老家的条件一般,但看到村里还有许多像他这样不识字的人,过年还需要借钱,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惊。

我开始思考,如果我将来学习经济学,我能为这些普通人做些什么?我感到非常迷茫。对于普通人来讲,那你肯定知道,法律是一个象征公平正义,与这种宏大理想关联很紧密的学科。所以,我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想着学习法律。而且法律这个学科需要很强的逻辑能力、书写能力、分析能力,觉得这些能力,我也能具备,所以这些是我当时选择的一个具体理由。


关于我会走上法律道路,我觉得成长经历或者说家庭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妈妈是一位非常真诚良善,非常坚韧的人。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未来的职业道路,包括我的性格。我妈妈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我觉得,她是那种真的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在做的。


我跟我妈妈的关系非常好,她是她们贫困县的第一位女大学生。她成绩很好,但因为她家里一共有六个兄弟姐妹,家里面很贫困,她就想直接读中专以减轻家庭负担。但我的外公告诉她,不求她给家里减轻家庭负担,只希望她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因此,我外公是放弃了供我舅舅读书的机会,选择了供我妈妈读书。她对工作的价值感,对兄弟姐妹的帮扶,以及她不做教师去做心理咨询后,与人相处时的温和与理解,都让我从小就非常重视与人的沟通,以及如何让我的工作更有价值感。


我的母亲为了家庭放弃了很多自己的事业,尤其是在我弟弟出生后,她不再从事教师工作。我能看到我母亲虽然没有再做教师但仍然通过做心理、教育咨询等等创造别的价值,但又确实会为母亲觉得可惜。母亲的牺牲成就了我们家但也让我去辩证看待母女的复杂关系。因此,我希望能够创造价值,帮助女性更自由地实现自我。

Mack看你北大毕业后在中伦、致诚等律所工作了2年,再去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留学,想了解一下,这些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

罗仪涵: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我认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比较扎实的,当时我有考虑是否走学术研究的道路,但是我也有些怀疑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从事学术工作,因此,我决定先出去做一年实务看看。

我在中伦的工作收获很多,摆脱了象牙塔的学生气,在做这种杂七杂八的实务细节的时候,会锻炼很多工作方面的技巧和能力,也一直在思考是否应该继续我的非诉律师职业生涯,真正让我下定决心,是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需要为一位想要转型为电商平台的传统奶粉零售商提供劳动法方面的法律意见,特别是关于灵活用工的问题。我起草了法律意见书的初稿,并帮助客户审阅了他们与第三方零工平台的服务协议。这份Memo很快就完成了,客户也获得了如何合规开展灵活用工的法律建议。但没过多久,在我第二年所在的致诚公益律所,他们发布了一篇关于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的报告。

当时报告文章在朋友圈里面,尤其是法律的朋友圈小刷屏了一下,我记得那天晚上,我就在工位上点开那个文章,然后看了很长时间,它非常的长。在我撰写的那份备忘录中,我为客户提出的很多建议,都逐一体现在了文章中,尽管这些建议是律师与企业之间常见的实务操作建议。我当时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那个瞬间让我想起了自己过去的许多时刻,比如高考获得状元后的采访,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学习法律时,我曾表示希望成为为弱势群体发声的律师。那一刻,我觉得子弹发射,中了自己的眉心。


关于我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一方面我们家没有人出过国,家人也很希望我出国看看;另一方面我在中伦工作期间,很佩服的一位女合伙人是在纽大读的llm,我与她交流后也感觉,如果能出国看看,可能对我未来的职业、个人的选择都会有一些新的视角和理解。

如果我给别人提供建议,我会建议最好是在积累了多年工作经验之后去读LLM,或者是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因为我就读LLM,我的很多经济支持来自于家里,因为我在红圈律所工作了一年后就去了公益所。我来自一个非常普通的工薪家庭,我的父母更是花了很大力气支持我出来。他们支持我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我回国后能找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而是希望我能有更多的体验和见识。我非常非常感恩父母的支持和这种开明的态度,非常难得。

她的标签与评价

Mack:看到有网友评价你“有一些浪漫主义和心系天下的侠女豪情,一个极致理性的人却不世俗,一个万分逻辑的人却很有情怀”,你觉得这个评价和你真实性格贴切吗?有没有具体的故事可以给大家分享?

罗仪涵:当时看到评价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我爸给我的评论。我感觉这个评价真的很高,让我非常受宠若惊,我觉得我肯定没有到达他说的这个地步,但是我必须承认,这是我自己理想中,很希望自己是这个样子。我觉得自己现在来说,也是在向着那个方向努力的。

举个例子的话,我一直考虑成为一名公益律师或者做社群,我始终不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因为如果一件事被抬得过高,做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我想要从事这份工作,当然有一些理想主义的原因,但并不是因为它具有多么高的格局或视野,我更希望表达的是,这份工作让我能够和许多具体的人打交道,并且这份工作能够带给我快乐。

在目前的法律就业市场中,如果你是一个具有探索精神、有想法的年轻人,并且已经拥有了一些较好的平台和资源,我希望你站出来,走一走不同的路,试一试不要被某个体制或一个庞大的机器所束缚。

她在香港实习中的挑战与感悟

Mack回到《offer》这个节目当中去,实习中应该遇到很多困难,遇到这些挑战,你会怎么去克服,然后去不断地获取这些KPI?

罗仪涵: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说实话,我并不是像那些没有法律背景的人那样之前有那么关注这个节目。事实上,当我决定来参加这个节目挑战自己的时候,我并没有预料到它首先是完全没有剧本的,其次是如此累,压力这么大。

开局,我没有拿到KPI,一方面我也没有想到我的笔试和面试会做的那么好,大家也都很关注我,我真的没有想到,所以说我当时压力非常的大。第三期节目,我就想着,我选一个自己最钟意的、也有踢馆选手挑战的,然后走就走了,就算是走也要帅一点。

当然,当时能够克服这些,我觉得自己在整个过程当中呈现的心态都是比较平和、松弛的,因为一方面刚才我说的这些压力,我有很及时的情绪出口;另一方面,还是我来这个节目的初衷,就是兴趣导向,所以我从头到尾的每一个课题都是选的我喜欢感兴趣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你做这个课题就会比较的痛快。我觉得自己是越到后期,心态更加平和,就是我要把每一个我感兴趣的课题做好。我深知要珍惜给予我这次机会的人,以及支持我的每一个人。从长远来看,以一个月为时间节点来维持稳定的心态,把目光专注在每个课题上,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一旦完成,我就不会留下任何遗憾。

Mack:在香港实习期间,对“律师”这个职业有没有一些自己更深刻的感悟?

罗仪涵:对于我们这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其实可以看到,这个行业有很多滤镜光环背后的辛苦。我之前从事非诉时,我对律师的理解倾向于商业性、服务性和专业性。经过香港的这段实习,除去那些宏大理想与琐碎事实之外,这份职业还是一份当你回顾时会充满感慨的职业。

特别是当我体验了大律师的工作后,我感到如果你成为一名诉讼律师,你真的可以在执业中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时刻和历史感。你可以在这份职业中做具体的案子,帮助到具体的人,从而获得价值感,并选择哪些时刻成为自己的历史瞬间。在这个过程中,我重新找回了最开始觉得律师光环的一部分

当然,我知道如果我成为一名诉讼律师,我也会听到很多朋友分享他们遇到的各种琐事,比如打立案电话打不通,或者寻找自己的案件被哪个法官负责时被踢皮球。这些时刻,我将来也会遇到很多,但这是否会冲淡掉这份职业的光环,我认为学习法律的人的目光应该始终在理想与现实、宏观与微观之间游走,这也是法律职业的魅力所在。你会经历循环往复的过程,但它也可能是一个上升的循环,或者是一个更深入扎根的过程。我认为如果我从事这个行业十年、二十年后,它将是一份让我回顾时会感到感慨的职业。

关于法学专业“卷”

Mack:现在很多年轻人,他们对未来有一种焦虑感。整个法学都有这种风气,很多人要去考研,去卷学历。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罗仪涵: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和生存肯定都是第一要务,她可能因为之前的一些运气或者机遇,没有一个很好的学历,那现在的现实就是,他没有办法去有这个敲门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我觉得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真的很喜欢这个专业,想要在这个领域做出自己的一点成就,那就是付出努力去争取这个东西,去提升自己的学历是必要的。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一些像你刚才说的是跟风,她可能也没有很喜欢这个专业,就是别人说觉得很光鲜,那我觉得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真正深入了解这个职业,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是选择跟风,不去承受选择背后的不确定,或者是比较焦灼,随大流走,将来你可能会有反噬自己的一天。我觉得人要过得快乐,还是得自洽,对自己的工作自洽,对自己的生活自洽。

说给同样怀揣法律梦想的你们

Mack:最后,对于正在观看节目,尤其是那些怀揣法律梦想的年轻人,你有什么鼓励或建议想要对他们说?

罗仪涵我认为有必要阐述一下关于民法典第472条的讨论。最初,大家对这一条充满好奇。有趣的是,一开始有人误以为是民法典第47条,并查阅了条文,发现其内容为宣告死亡。大家都说,现在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好不稳定。然而,我想说,民法典第472条并无深刻的含义,它是讲一个要约,我们学的很多要约的构成要件,以及它的法律后果。我是一个很在意一些瞬间体验的人,我当时在读到这一条的时候,觉得对待生活,对待工作也是这样的态度,我觉得在当时的我的解读下,它非常地浪漫。所以我一直就把它用作我的签名。

不管生活给了我什么工作,给了我什么要约,如果这个内容具体确定,一约既定,那我就要万山无阻,所以说它是一个非常个人化,情绪化的解释。但我还是很想把这一条也送给大家,就是如果你我长期处于迷茫、焦虑或抑郁的状态,那么将生活还给生活本身,把宏大的叙事,法律的价值作为我们行动的底层逻辑。我们还是要做一个有点理想主义的人,从心态和技巧上接受现在经历的一切,因为这些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对于你个人来说,这就是他人无法剥夺的此刻。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要具体地体验在场感,牢记住这些瞬间,最后在不确定的时候走向自己的确定性。

结语

通过本次一个小时的采访,超律志感受到了罗仪涵作为法律人的超强的逻辑和理性。她富有哲理,引人深思的回答,如同一本精彩的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和勇气,每一个章节都记录着她对法律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在她的成长历程中,我们看到了坚持和选择的力量,在她的职业道路上,我们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交织。

罗仪涵的经历,无疑也给我们法律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都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她对法律的执着,对公益的渴望,都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相信,她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定能够继续发光发热,成为法律界的璀璨新星。

同时,超律志也希望今天的采访能够激励所有怀揣法律梦想的年轻人。无论你们现在身处何方,无论你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都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勇敢地迈出追求梦想的每一步。

记住,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始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D调魔法学园
哈佛法律人手创,缔璞旗下中国领先的法律职业生涯教育平台,通过社会创新,为年轻法律人谋求职业发展领域的教育公平、机会平等。D调做事,高调追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