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房子是家族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情感的归宿和心灵的港湾。中国人如此重视房子,那么在建造房子时就有很多讲究,因此从古到今,还诞生了很多关于建房子的俗语——比如“路剪房,见伤亡”,指两条道路成锐角,家住住宅,犹如剪刀口,家中人多伤亡;“修屋不修基,后世必定要遭殃”,如果在修建房屋时只注重房屋的结构和外观,而不重视房屋的基础建设,那么后代的子孙可能会因此遭受不幸或困难。还有一句民间流传很广的俗语——“家有滴泪屋,三年两个哭”,什么是“滴泪屋”?屋子怎么会滴泪呢?是迷信的说法,还是真有其道理所在?何为“滴泪屋”?
这是种很形象的说法,指主屋旁边搭建的矮小偏屋,高度较低,空间狭小,与主屋相连。
在雨天,雨水从主屋的屋檐滴落至偏屋屋顶,恰似泪水滴落,因此得名"滴泪屋"。
滴泪屋的建造,主要是为了节省一面墙或节省一定面积,同时满足家庭成员的居住需求。
主屋主要用于日常的活动交际,而小屋则会用作厨房、储物间等。
农村在盖房子的时候,很忌讳盖出“滴泪屋”,尤其是将小房建在大房子的右边。
还有一句更完整的民谣:“大房檐下有小房,大房檐水滴小房,小房名叫滴泪房,建房若成滴泪房,爹哭儿来儿哭娘”。
终于明白什么是“滴泪屋”了,可是为啥建了就得“三年两个哭”?仅仅因为房子在“滴泪”吗?
古人认为“滴泪屋”的构造,可能会给住在里面的人带来不幸,因此在风水观念中,滴泪屋也叫滴泪煞。
既然大雨可以冲刷掉污秽之气,那么旁边挨着的小屋可不就把污秽之气都收集过来了吗?所谓“滴泪煞”的说法,自然有迷信的成分,“三年两个哭”更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过也不能完全否定,它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过去的房子不是像现在一样用钢筋水泥,而是以草木灰为粘合剂,用木质和石头垒砌起来的。本来结构稳定性就不如主屋,“滴泪房”又长年累月接受主屋的雨水,自然更容易被侵蚀,导致墙面开裂,引发危险。而且,屋顶潮湿、漏雨,也会引发瓦片松动,到时候瓦片落地可能会砸到人,不砸到人也得重新修补,破了财能不哭吗?正如杜甫写的那样:“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大屋的窗口处连接着小屋,小屋的屋顶也会对大屋采光有一定程度的遮挡,那么两个屋子的采光、通风都会受到影响。“滴泪屋”常年潮湿,自然滋生细菌,长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肯定会导致疾病。古代医疗条件差,一个小病都可能要命,怎么能不哭呢?说到底,“家有滴泪屋,三年两个哭”的俗语,是古人对居住环境观察和总结的结果,也是寄寓着对家居环境的美好祝愿。不过,许多流传甚广的俗语,在当时的环境下有一定道理,是因为受限于技术水平和人们的认知。而现在已经不太适用,很多安全问题也已经不存在,所以,对待民间俗语,我们还是要好好地辨别和了解。
你若喜欢,点个关注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