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为何必须攻城,绕道走不行吗?古人才没那么傻

文摘   2024-10-23 22:27   广东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加星标★不迷路】  
在古代战争中,攻城战绝对是特别惨烈而艰难的一种。
守城方有护城河、城墙、城楼、瓮城等防御工程,攻城方要动用云梯、攻城锤等器械,还要付出巨大牺牲才能接近城墙。
看看电视剧里演的都觉得特别残酷,如雨的箭矢、滚木、一批批倒下的士兵……
有些人就会忍不住想,古人打仗为什么非要围着城池死磕?绕道走直奔敌方大本营不行吗?
古代将军们当然没那么傻,攻城是他们必须做出的选择。

01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必须先攻城呢?因为城池太重要,你绕不开。
。先说说不先攻下城池会带来的麻烦——
首先,古代的城池建城位置都很讲究,大多都建在行军要道上,紧靠陆路或水路交通线。
如果想要绕路,可能就要走险峻的山路,拖慢了行军速度不说,还有可能中途遇到埋伏什么的。
即便大军可以在旷野山岭中行走,后续的辎重和粮草可是走不了,那么很有可能导致粮草被劫或者跟不上,那你前面行军越快风险反而越大。
其次,从战术方面考虑,一个个拔出敌人据点才能消减对方的势力底盘,反之,如果绕了过去,自己就成了不断被消耗的一方。
想想看,不用攻城倒是轻松了,但你的后方就留给了城池中的敌人,他们可以随时出城来个出其不意的攻击,断了你的后勤补给线或撤退路线。
到时候前后包夹、腹背受敌,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

。再说说拔下城池带来的好处——

古代城池通常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也是粮草、财物、作战器械的集中地。

攻下后就可以补充军需,为军队提供休整、补给和后续支援,确保后方稳定。

毕竟,古时候运送粮草可是个麻烦事儿,负责运送的人和牲畜也得吃饭吃草,损耗一部分粮草,加上各种意外和保存不善损失掉的粮食,要想不拖垮自己,最好的办法还是得从敌人那搞粮。

所以,就算是为了抢粮食,这个城也是非攻不可。

此外,古代打仗还讲究“名正言顺”,树立威望。
攻占敌方城池可以展示己方的实力,增强统治地位,吸引更多的支持者。安抚好了这座城池的民众,下座城池也就能更好劝降。
如此一来,以战养战,步步推进,壮大声势,阔大地盘,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02

当然,历史上也有一些不攻城选择绕道走,最后还取胜的例子。
只不过这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胆识、机动能力、运气等缺一不可。
比如,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南下的时候,刚开始准备攻克济南城。
因为他认识到济南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夺取济南,进可南下金陵(今南京),退可以划黄河而割据。
可是偏偏遇到个硬骨头铁铉,打了几个月都攻不下,最后朱棣决定避开济南,直接攻入了南京。
朱棣做出这个决定,当然有赌的成分,因为他发现哪怕打了很多胜仗,自己的地盘根本没扩大多少,再跟朝廷对峙下去,自己迟早被耗干净。
于是,他决定不管什么后不后方了,也不再执着一城一地了,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南下,直插南京,从而锁定胜局。
当然朱棣能出奇制胜,得益于建文帝的一系列骚操作寒了人心,沿路城池不是归降就是看热闹,加上提前知道了南京城里有内应,这些都减小了阻碍。
还有,明末清初时皇太极跟明军在关宁锦防线对峙很久,最后却绕了个大圈,借道蒙古,对大明中枢北京城搞了个突袭。
他能成功绕过关宁锦防线,也是提前做好了很多准备,比如解决皮岛问题、征服朝鲜以及与科尔沁、喀尔喀、漠南蒙古的联姻,从而稳固了后方,为绕道提供了条件‌。
因此,说古代打仗不能绕开城池,也只是一个普遍规律,终究还是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
这些避开重兵防守区域,直接攻击敌人后方或薄弱环节的战略,需要指挥官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同时也需要部队具备强大的机动能力和战斗力‌。
 -End-


你若喜欢,点个关注和在看 

夜半读诗
闹处读词,静处品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