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脍炙人口,千载之下仍让人心情激荡,更别提身处事件当时的人了,“靖康之耻”成了压在南宋人心头无法释怀的奇耻大辱。
在我们印象里,南宋就是软弱无能的代名词,对待金朝除了送钱就是滑跪,其实,“报仇雪耻”从来没有被遗忘。
公元1234年,在距“靖康之耻”百余年,岳飞遇害90多年后,南宋终于大仇得报。
一向温柔敦厚受礼仪教化的汉人,竟然也可以这样“血腥”地复仇?历史上的“靖康耻”到底是受了多大的耻辱?南宋又是怎样实现复仇的?
01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辱?
01
02
南宋的复仇
02
“漏网之鱼”康王赵构逃到临安, 建立了南宋朝廷,虽是偏安一隅,失了半壁江山,但好歹大宋还没亡。
有人被金兵吓破了胆,主张和谈,息事宁人;有人沉醉于西湖歌舞的温柔乡,苟且偷安。
可是但凡有一点羞耻心的南宋臣民,徽钦二帝的被掳,都是压在他们心里最沉重的耻辱。
坚持积聚力量,期待有朝一日洗刷国耻的声音从来没有断过。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在南宋和金朝僵持的时候,北方草原上的蒙古崛起了。
金朝在蒙古铁骑的冲击下节节败退,而这个昔日“踏尽大宋公卿骨”的政权,也开始急速衰落,这一切都从他们“汉化”开始。
汉文化本来是先进的,学一学没什么不好,可偏偏他们学的最快的是,追求奢华安逸、勾心斗角,锋利的爪牙被磨平,贵族内斗却愈演愈烈。
而此时的南宋,到了宋理宗赵昀这一代,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但早年一直过着跟平民差不多的生活。
所以,当他被带进皇宫当了皇帝后,对灭金复仇大业还是抱有一腔热情的。
此时的蒙古也向南宋发出了邀请:咱们都跟金朝有仇,不如联合起来一起灭了它吧!
此时是复仇的绝好机会,可是南宋朝堂却为此又吵吵起来了——
一些人出于仇金的情绪,主张联蒙灭金,恢复中原;
但也有一些相对理性的人,认为金朝虽让人憎恨,却也是南宋和蒙古中间的缓冲地带,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该懂。
那到底怎么办呢,最后就是既不联金抗蒙,也未联蒙灭金,继续观望。
蒙古看南宋摇摆了,继续说好话:等灭了金,就把老家河南还给宋朝。
最后,一直胸怀中兴大志的宋理宗不想放过这个建不朽功业的天赐良机,终于拍板:联蒙灭金,一雪前耻!
在宋蒙两国的夹击之下,金朝落败,鼎盛时期700多万人口的金朝,最后只剩10万人逃亡到其他地方躲藏起来。
而金国的最后一任皇帝金哀宗自杀前,让大臣赶紧烧了自己的尸身,结果还是没保住全尸,死后被南宋和蒙古分为两段,各自带回去泄愤。
这真的实现了岳飞所说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感觉。
仇报了,痛快了,可惜赶走豺狼又来猛虎,蒙古翻脸了,原来说好的还回河南也不算数了,谁叫你们当初只是口头约定呢。
金朝灭亡的45年后,南宋也被蒙古军队灭了。
公元1279年,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在崖山悲壮投海,中原王朝第一次完全沦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