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1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其子柴宗训继位。年仅七岁的小皇帝,政权不稳,皇位很快就被人惦记上了。
仅仅过了一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辽国联合北汉入侵后周。
宰相范质等也没辨别下这传闻是真是假,就急忙派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赵匡胤说兵马太少,不够打的,范质只得给了他兵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结果,走到陈桥驿时,赵匡胤的部下们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山呼万岁。
那么,对周世宗柴荣的家人,赵匡胤真的礼遇有加吗?
02
02
后周世宗柴荣,按照礼制来说,应该叫郭荣,因为他是以义子身份继承的自己姑父——后周太祖郭威的皇位。
那么柴荣既然是继承了郭家的香火和皇位,必定要一直以“郭荣”的身份示人,怎么后世都还是叫他本名“柴荣”呢?
因为宋朝的皇帝更希望他姓“柴”,一直刻意淡化“郭荣”而强调“柴荣”。
后周皇族本来应该姓“郭”,如果你姓“柴”,就说明你当后周皇帝也是名不正言不顺,那么我夺了你的皇位就合理了很多。
03
03
大宋玩的就是这一套嘴上说得好听,但不知不觉让你消失的戏码——
柴荣一共有七个儿子,其中的长子、次子和三子都早早被后汉隐帝杀害了。
继承皇位的柴宗训是他的第四子,后面还有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三个儿子。
赵匡胤上位后,把柴宗训降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幽居西宫。
后来,又把他们迁去了湖北房县,房县位于秦岭和巴山之间,自古以来就是皇室贬谪圣地,唐中宗李显就曾被亲妈武则天贬到这里。
去了偏僻的“贬谪圣地”没几年,柴宗训就离世了,年仅20岁,赵匡胤亲自穿素服为其发哀,并辍朝十日。
据说他留下五个儿子,按理说他这些儿子们可以继续享受优待和爵位啊,结果都再无记载。
而柴荣另外几个儿子呢?柴熙谨不到10岁就去世了,柴熙让、柴熙诲,不知所终(《新五代史》记载)。
这个“不知所终”就耐人寻味了,按理说前朝皇室肯定是“重点保护对象”,要受到监视的,死了就说死了,怎么就不知所终呢。
本来你可以直接不交代,但写《新五代史》的欧阳修非要加上这一句,反而让人浮想联翩。
宋朝后来的皇帝想起这事也有点心虚,宋仁宗所生的三个皇子都夭折了,大臣们竟然直言不讳地说:“今皇嗣未立,臣窃危之。奈何绝人之世、灭人之祀,而妨继嗣之福也。”
意思是,你们老赵家绝了人家的祭祀,最后报应到自己头上了。
这句话似乎坐实了柴荣的后代真的都没了。
为了生儿子,宋仁宗让人把柴氏的族谱找出来,封最长的柴氏后人柴咏为崇义公,来承担柴荣的香火祭祀。
崇义公也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在两宋一直传承,这次算是真的优待了。
不过,这次优待的“柴氏子孙”根本不是柴荣的直系血脉,他们就更不能算作后周皇室郭氏的后代,这意味着,他们根本无法以后周皇室的身份来作乱。
所以,可以看出来了,宋朝对前朝皇室确实没有赶尽杀绝,这在历朝历代已经算十分温和的了。
但说“优待”也算不上,他们的策略就是让柴荣一族体面地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