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25秒。
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
再考虑到25秒写作时间,人类完败。
几年前,机器写作概念刚出现,朋友圈一片调侃。调侃中难掩骄傲:机器怎么能写新闻?
而今,当读到科技、财经或体育类简讯时,我们已很难分辨,报道背后的作者,到底是不是人类。
在今日头条上,一个名叫小明的机器人去年上线。截至今年5月,它已完成5139篇体育类报道,总阅读超1800万,并收获过单篇十万加。
在每篇开头,小明会很老实地写上“机器人写作”字样。如果删掉这句话,它可以完美掩饰AI血统。
当然,小明还不会花式调侃国足,目前仅处于采集数据,填写模板阶段。
然而,就如其他许多行业中,正在成长的人工智能一样,它们一旦出现于赛道,人类终将难以望其项背。
人工智能在混沌中,慢慢睁开双眼,它模仿我们写作,模仿我们说话,并把感官触角,蔓延至更冷门领域。
去年10月,西甲赛场,皇马在主场被意外逼平。比赛结束时,嘘声四起,愤怒的C罗嘟囔着回应,这一幕被摄像机拍下。
全世界都在猜他说了什么。最后,唇语专家解密,C罗在说:“Qué poca calma!”,大意为“能不能安静点!”
然而,这极可能是唇语专家最后的高光时刻。他们的职业突然濒危。
去年春天,开发出阿尔法狗的谷歌DeepMind,开始训练人工智能解读唇语。他们给机器观看了5000小时BBC新闻,然后找来人类专家对决。
测试结果,人类专家完全正确率为12.4%,而AI的完全正确率为46.8%,超过人类3倍,这仅是初步学习的结果。
在中国,相关公司也进行了类似开发。他们给机器看了一万小时新闻联播。因为汉字一字一音等便利,中文读唇更为简单,机器识别准确率已超70%。
这意味着,嘴唇轻动,人工智能便知心意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事实上,人工智能读唇,在军事情报、公共安全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
比如,借助已经遍布中国城市的天网系统,人工智能读唇,或将提供更多破案线索。
你说的每一句话,不会消散在时空,而是成为可以回溯的痕迹。
在这样严肃的功用之外,读唇还有更多妙用。
在业界,为影音自动生成字幕的难点在于,AI很难将人声和背景音剥离。但配合上AI读唇后,准确率将大为提高。
我们携带翻译APP行走异国,浏览翻译软件处理的网页,观看自动生成字幕的电影,语言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远古,神灵为了阻止人类窥伺神国,用语言分割族群,巴比伦塔就此荒颓。
而今,人工智能正在重建巴比伦塔,重建的速度,或许已快过神明。
因为AI有可能在将来杀死意义。
看吴军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提到,AlphaGo最开始学围棋的时候,参考了人类高手的棋谱,但后来发现,人类的围棋经验反而会将AI教坏,升级版的AlphaGo Zero不再使用人类对弈数据,反而变得更厉害了。
我不知道AlphaGo Zero是否真的一点人类下棋经验都没继承,如果是真的,那就太让人沮丧了,人类几千年来摸索出的对弈经验被证明是拖后腿的东西,一个算法高明且算力充沛的AI靠自我反馈就能摸索出围棋这门技艺的极限,围棋过去所承载的那种追求最优取舍之道的深邃哲思,似乎在意义的层面上消失了,如今被AI打成了一个“只要开心就好”的普通游戏。
我就怕将来有一天,AI发现所谓的文学其实也不过是个数学问题,人类之前的写作经验也一样是拖后腿的麻烦东西,那些被视为不可替代且弥足珍贵的细腻情感,能够被AI轻易复现,然后流水线一样地呈现出震撼人心的伟大文章,那时候文学就会陷入虚无,写作说不定会变成一种犹如宗教仪式般的行为。
文学沦陷之后就是音乐,音乐沦陷之后就是美术,总之人类那些不可名状又充满朦胧的表达,全都被总结为数学问题,然后一一破解,文化在整体上变成了一种拖后腿且没意义的东西,人类最终又回到了单纯地进食、交配、繁殖的状态里去,忘记并拒绝再思考意义为何物,就好像人类这个物种刚出现时的样子。
最后,我们会发现,人类这个物种在生存方式上走了一小段弯路,但很快就又走了回去,一开始是啥样,最后还是啥样,如果置身于这一小段弯路中,我们会觉得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但在更大的时间尺度来看,这就真的只是一小段弯路而已。
点关注,跟主编交个朋友 ↓↓↓
往 期 精 选
如何评价发布在某讯新闻的《为国捐躯可以,为资本家不行,年轻人的思想或走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