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需要”心理咨询的人“想要”心理咨询?

文摘   2025-01-19 15:05   浙江  


这篇很短,算是高级组授课的一些感触的延展和给同学们的补充阅读材料。

很多人不知道,评估阶段有一个隐藏任务:让那些需要心理咨询的人,体验到自己是真的需要,从而使他们想要心理咨询。

刚开始从业的时候,我的很大一部分挫败是来自于:那些明明很需要心理咨询的人,却没有什么咨询的动力。

我督导用一句话阐明了其中的区别:“Psychotherapy is not for someone who need it, it’s for someone who want it.”

开始接触心理咨询之后,很多人经常会觉得自己身边有很多人都“需要”心理咨询,但是极少的情况下能够把他们劝来做心理咨询。

很多来访者会说:“我觉得我老公比我更需要”“我妈妈比我更需要心理咨询”,但是他们无法劝这些人来做心理咨询。

正是因为,他们虽然“需要”,但是他们不“想要”做咨询。

很多同学开始学习评估之后,致力于搞清楚来访者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来,却忽视了“来访者因为什么原因需要持续地来接受心理咨询?”——这也是我说,要理解为什么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是长程工作的。详见这篇:如何理解长程动力学取向咨询的“长程”?

有很多人能够体会到自己某时某刻的痛苦,但是不能理解这种痛苦是和自己一直以来默默运行的心理模式息息相关的。

所以,他们会觉得,我来做心理咨询,只是希望能够有一个短期的缓解。


比如,假设有一位A先生因为月底要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而睡不着觉。他能理解自己的睡眠有问题,但是,如果这种睡不着是一过性的,他需要的只是短程的一些技术。比如CBT的一些渐进式放松等针对症状的治疗。

你和一个一年里只失眠几次的A先生说:“你需要做两三年的心理咨询。”他一定会觉得:“你只是想赚钱“

但是假设B先生,每个晚上都会复盘自己和领导和同事的谈话,一旦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好,就会陷入自责和内疚中,因此反复失眠。

这种情况在他开始相亲之后,变得更加严重,他总是觉得因为自己的表现不好而导致了对方不喜欢自己。

那么B先生在学习一些短期放松技术应对当下的困难之余,要想更深刻地解决问题,显然更有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心理咨询。

因为,他的睡眠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他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着普遍的困难,这与他的自尊水平、他的内化的客体关系模式都密切相关。而这些部分的改善需要长期的工作。

所以,在评估阶段,我们会详细了解来访者的症状,并且对症状的成因做出一些大致的理解,从而对咨询方案进行推荐,比如A先生,可能更加适合CBT的咨询师,而B先生更适合精神分析取向的长程咨询。

而当我们将自己的评估结果反馈给来访者的时候,也需要某种程度上拓展他们的信息盲区,比如说B先生表示,自己曾经接受过数段每段10余次到20余次不等的心理咨询。B先生每次结束的原因,都是觉得自己有所好转,或者觉得心理咨询用处不大。

这时候,我们需要给他解释长程心理咨询如何将如何帮助他改善他的核心困难,比如工作中来自于领导和同事的人际压力,相亲中面临的与异性互动的困难。10次、20次的咨询还不够长到让他发生改变。

这也就是我们进阶组的作业2的内容,我们需要结合情境,向来访者解释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的工作原理。


👇🏻第十七期心理咨询师成长地图训练营12月4日开营



文章目录


>>>>课程

>>>>阅读最多


>>>>《起手定式》干货精华

遇见心理咨询师club

添加“遇见心理”客服企业微信入群



心理课代表
作者单雨佳,接受8年精神分析师训练(受训于费城精神分析中心)、持续7年接受著名精神分析师、前IPA主席Otto Kernberg督导、私人执业十余年。起手定式标准组、进阶组、高级组、写作课、新手咨询师成长地图训练营、飞轮读书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