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幸福的生活总是相似的:农夫、山泉、有点田

文摘   2024-12-25 14:28   浙江  



总是在咨询中听到很多人对自己工作的不满意,其实他们能来做比较奢侈的心理咨询,他们的工作已经相对来说比较高薪了。
但是还是有很多不满意,很多时候这种不满意是来因为工作不能给自己带来专业上的积累——干着干着,把自己干成了社会这个巨大机器的消耗品
咨询里听着听着,脑子里就会自然浮现《安娜卡列尼娜》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只是个不起眼的支线情节:某个贵族大地主,在自家地里干活,干得非常快乐和满足。
作家很详尽地描述了怎么犁地,怎么种植,怎么收获。
每天一身臭汗又无比充实地躺在床上。然后心满意足地入睡。
时间太久了我已经记不起细节,但是那种充实和快乐的感觉和眼下来访者谈论的空虚无意义感的对比是如此强烈
之前看到一个段子,说一位著名科学家在有一段时间在纽约生活,那时候他住得离中央公园很近,但是他一次都没有去玩过,因为根本没有时间。
看完这段话,我的第一反应是羡慕:“想必他的工作一定对他来说非常有意思。——所以连离家很近的公园都不想去逛逛。”
我的小红书每天给我推各种名校毕业名企“毕业”去周游世界的人,我挺羡慕的。
还会给我推很多财务自由了开始躺平的人,我有一些羡慕,但是不多。
点赞收藏了各种 美景照片和视频,还是回头来过每天普普通通的日子。
我年轻时候的理想是辞职去周游世界。
但是我发现对于很多和我一样的人来说,虽然大概率没办法像那位科学家一样,有如此投入和燃烧自己的使命、热爱和专注。
想起一篇科幻小说《朝闻道》。大概内容是外星人来地球,他们的科技比我们发达很多,于是很多科学家希望他们能够回答一些困扰自己几十年的问题,外星人不能干涉任何一个文明的进程,但是科学家们又太想知道了,于是最后达成了一个妥协:可以回答问题,但是随后这个听到答案的人,必须去死。
“朝闻道,夕死可矣。”许多科学家排队去提问。
我曾经试图和我的分析师分享这个“道”,最后也不知道她能理解多少。
虽然我们的这种热爱,不会这么轰轰烈烈,但是我们依然希望能够“开垦一块地”
种下种子。
慢慢地,发芽;
慢慢地,枝繁叶茂;
慢慢地,可能不开花,
也可能开花
好看的不好看的花;
慢慢地,可能不结果子
也可能会结果子,
好吃的不好吃的果子。
很多来访者不止一次和我说同样的内容:“在人世间走一遭,我想留下一些作品。”
做自媒体之所以吸引人,也在于这是一份“作品”。
我遇到过很多来访者在开始咨询一段时间之后会表达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羡慕,会考虑是不是要转行来做。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心理咨询师是一边挣钱一边能够获得个人成长、人格整合、收获更好的情绪状态和亲密关系的一份理想职业。
很多时候,这其实也是一种“生活在别处”的理想化。
做咨询师,也只是干一份专业的工作,靠的不仅仅是一腔孤勇,还需要扎实的系统训练。
做这行,对我们本人的人格、自我功能、情绪控制能力,都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祛魅也好,缓解焦虑也罢。
这些是我的“作品”,起手定式标准组、进阶组、高级组。
如果你有想法,如果你有时间,愿意花这三天时间来听一听,成为一个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你都要完成哪些任务。
然后再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
三天39.9元训练营。
90天设置训练营

精神分析案例写作

👇🏻第十六期心理咨询师成长地图训练营12月4日开营



文章目录


>>>>课程

>>>>阅读最多


>>>>《起手定式》干货精华

遇见心理咨询师club

添加“遇见心理”客服企业微信入群



心理课代表
作者单雨佳,接受8年精神分析师训练(受训于费城精神分析中心)、持续7年接受著名精神分析师、前IPA主席Otto Kernberg督导、私人执业十余年。起手定式标准组、进阶组、高级组、写作课、新手咨询师成长地图训练营、飞轮读书会
 最新文章